七月的風,裹挾著徽州的人文氣息,計算機學院文化傳承實踐團踏上了暑期三下鄉的征程,開啟了一段追尋徽墨千年古韻與紅色精神傳承的旅程。墨的沉靜深邃與革命的熱血激蕩,在此交織成獨特的文化圖景。

巖源村:紅色印記叩心扉
調研首日,學子們踏著晨光走入巖源村。與村委會書記對接,深入了解該村莊的紅色底蘊。隨后,實踐團實地探訪了當地的紅色基地,每一處景致、每一個人物身影浸透著革命歷史的溫度。“打不死的劉奎”、反映游擊隊艱苦生活的12幅簡筆畫、“還債運動”等等以及泛黃的史料、靜默陳列的舊物,共同編織出烽火歲月的壯烈經緯,彰顯“星火巖源,革命熱土”艱辛歲月。深入村巷,認真傾聽村民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度以及對紅色基地建設的想法。老人們的講述帶著鄉音的樸實與歲月的滄桑,那些記憶深處的紅色故事——村民冒險送情報、婦女為戰士縫補衣物等,被他們娓娓道來。


徽墨廠:匠心千錘凝墨魂
徽墨廠,濃郁的墨香與清新中草藥香相互交織。從原料的精心融合、反復捶打塑形,到精準稱重搓條、細致入模壓制、耐心陰干,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制墨師傅們的心血。學子們也親自體驗了徽墨制作過程,并有幸采訪了徽墨非遺傳承人周廠長,聽他講述徽墨的發展歷程和傳承故事。與非遺傳承人的對話,讓年輕學子們觸摸到了超越技藝本身的文化韌性——那是在無數次捶打中凝練的匠心,在松煙明火里升騰的文明薪火。


博物館:徽韻悠長映當下
徽州歷史文化博物館內,豐富的文物展品與詳實的文字介紹,如同一部立體的史書,鋪展開徽州文化的發展長卷。從地理沙盤里的山川脈絡、商幫文化的孕育軌跡、建筑文化的誕生肌理中感受著徽州文化的獨特魅力。走訪百姓,進行關于徽州文化了解度以及旅游業帶動發展的居民滿意度調查,成員們看到了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蓬勃生機,也聽到了居民們對家鄉發展的認可與期許。徽州文化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寶貴的旅游資源。

文化新聲:IP形象里的傳承密碼
為讓文化傳承更具時代活力,實踐團精心打造了兩組特色鮮明的IP形象。
其一以紅軍為靈感,主體采用灰藍色軍裝,軍裝線條利落挺括,搭配領口紅星徽章與腰間武裝帶,強化紅軍身份辨識度。形象身姿挺拔如松,頭部微揚,眼神銳利明亮,嘴角帶剛毅笑意,既顯堅定信念,又透著蓬勃朝氣。設計在還原歷史元素的同時,巧妙運用圓潤線條弱化生硬感,讓革命精神的厚重與年輕化表達自然融合。同時,還設計了開心、憤怒等多款生動表情包,后續將添加入微信表情包庫進行傳播,也可以應用于胸扣、熱縮掛件、玩偶等文創產品設計,讓紅色文化以更活潑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另一組IP形象以徽墨為靈感,在徽墨廠原有包裝上進行二次設計。以沉靜墨色為基底,巧妙融入靈動亮色點綴,賦予小女孩形象鮮活生命力。服飾紋樣萃取徽墨山水畫精髓,層疊暈染的山石云水與勁節分明的竹影交織,既顯傳統筆墨意趣,又添自然清新之氣。發間點綴玉簪、流蘇等古風發飾,隨動作輕搖,與墨色衣衫相映成趣。整體造型在堅守徽墨文化底蘊的同時,以活潑配色與靈動細節打破沉悶,讓古典韻味與少女靈動感達成巧妙平衡,傳遞出雅致又不失朝氣的獨特氣質。

這些精心設計的IP形象,將成為連接厚重歷史與鮮活當下的橋梁,助力紅色精神與徽墨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富堨鎮:青春力量綻芳華
實踐團隊長王媛同學在歙縣擔任富堨鎮團委兼職副書記期間,積極投身社會服務工作。她在鄉鎮向村民發放防詐騙宣傳單,助力提升村民防騙意識;還跟隨計生辦工作人員下鄉,認真收集并整理相關材料。并于7月15日,跟隨縣團委參加市團委舉辦的大學生暑期實踐啟動儀式。


墨色深沉,積淀著千年智慧;星火不滅,昭示著永恒信仰。學子們相信,這份在墨香與紅韻中淬煉出的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終將如不熄的星火,照亮守護與傳承之路,讓徽州古韻在新時代煥發熠熠光彩,讓紅色血脈在青山綠水間永遠奔涌。在墨的幽深里,他們看見了星火;在星火的照耀下,他們讀懂了墨魂。(文/王媛、金而立圖/王媛初審/許航 復審/王震宇 終審/汪世義 發布/金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