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培育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于5月20日至6月8日,精心策劃并開展了“525”心理健康月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多元化活動形式為學生搭建心理成長平臺。
拾光計劃:收集生活糖紙碎片
為引導學生深度關注生活細節,主動發掘、記錄日常開心瞬間,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學院特舉辦 “生活糖紙收集簿——開心微瞬間采集計劃” 活動。該活動以“場景化描述 + 圖片記錄 + 情緒關鍵詞”的創新形式,引導學生在收集過程中沉淀積極情緒,學會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顒硬粌H為同學們提供了發現與記錄生活之美的機會,更鼓勵大家分享快樂體驗,增進同學間的情感共鳴與交流互動,有效營造出溫暖和諧的校園氛圍,讓校園真正成為滋養學生心靈的成長搖籃。

代碼織脈:解碼情緒數字語言
為推動編程技術與心理學知識的跨界融合,學院舉辦 “數字脈搏,情緒解碼” 程序編輯大賽,鼓勵參賽者運用程序編輯技術,將專業心理學知識與情緒理論轉化為交互式科普程序、趣味心理測試小程序等創新作品。活動以編程創作為載體,引導參賽者圍繞個人真實情緒展開創作,通過程序邏輯與輸出結果具象化呈現情緒狀態。參賽者在深度剖析自身情緒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對心理健康的自我覺察能力,更在解讀代碼背后情緒內涵的同時,突破單一學科思維定式,培養了創新意識與跨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出技術與人文結合的全新可能。

圖繪心語:長圖 Plog 譯心密碼
為將心理健康知識自然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潛移默化提升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與重視程度,學院舉辦心理知識科普長圖 / Plog 設計賽?;顒右蚤L圖、Plog 為視覺創作載體,鼓勵參賽者用生動有趣的畫面語言,將專業心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視覺內容,讓心理學知識以更親民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參賽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對心理健康的認知,活動更挖掘出一批優秀創作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始終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次 “525” 心理健康月主題活動以豐富的內容設計與多樣化的形式創新,成功構建起全方位的心理教育體系。各班級心理負責人積極組織開展各類特色心理小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鼓勵大家主動分享生活中的美好體驗。活動不僅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心理素質,更促進了校園人際關系的良性發展,在全院范圍內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圍。(文、圖 / 陶新月 初審/許航 復審/王震宇 終審/汪世義 發布/金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