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磨煉意志,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揚奉獻自我、愛心助人的傳統美德,從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和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020年巢湖學院“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于8月1日正式開展。本次活動由隊長宋常毓帶隊,組建大學生回饋家鄉實踐調研團隊,實踐團隊成員由巢湖學院18、19級學生組成。
浩如煙海,文化推動發展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8月1日,實踐調研團隊隊員參加了合肥市肥西縣圖書館的志愿工作,隊員認真將歸還的書籍整理至原本的書架上,并將位置不正確的書籍歸置原位,幫助人們尋找所需的書籍,減輕館內工作人員的負擔。在志愿工作的進行中,實踐調研團隊成員見到了兒童在館內翻看啟蒙讀物、少兒畫冊,也有青年人借閱教育書籍、名著小說等。圖書館進出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從圖書館豐富的圖書資料中汲取知識,了解科學情報,獲得文化娛樂,即是提高自我的過程,也是國家興盛的關鍵。

春風化雨,知識造就未來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8月1日,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前往合肥市瑤海區廣和花園參與學堂支教活動中,和孩子們一同參拜了孔子像,然后安排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以《周易》為主修教本,帶領孩子們學習了書法、樂器、武術、經典誦讀等方面內容,在教導孩子學習過程中,孩子們興致盎然,聚精會神的學習這些新奇有趣的知識,他們的良好表現也受到了老師們的稱贊。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告訴孩子們:“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持之以恒,才能學有所成。”,鼓勵孩子們在往后的學習中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未成年人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家鄉未來的發展也與他們成長的腳印息息相關。

防汛救災,汗水保障安全
今年七月安徽多地爆發汛情,實踐調研團隊隊員們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志愿工作,從一線到后勤,隊員們與防汛人員風雨同舟,為保衛人民安全奮斗到底。8月2日,合肥市廬江縣防汛志愿活動中,實踐團隊隊員因不同地區所屬水域不同,將不同水牌送去不同地方,通過“送水牌”巡邏法,沿著堤邊巡查水情,晝夜輪流送水牌,密切監視汛情變化。另一方面,馬鞍山市當涂縣防汛志愿服務的工作中,由于抗洪工作辛苦,時間緊急,需要后勤工作的支援,團隊隊員作為志愿者幫助防汛工作人員們整理床鋪,打掃走廊垃圾,以提供一個較為舒適整潔的環境,同時在防汛工作安置點輪流值班,成為有力的后方保障。8月5日,在合肥市廬江縣廬江陽光公益協會,團隊隊員與協會工作人員一同將募集來的救援物資進行拆包處理,并對物資進行分類包裝,使救援物資能夠被合理使用,確保物資運送工作高效快捷的進行,為災后重建工作提供助力。

服務社區,志愿溫暖人心
構建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區環境,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們自發加入了社區志愿者的隊伍中。8月3日,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協助合肥市西七里塘社區工作者進行社區人口普查工作中,人工普查需要提前進行宣傳工作,告知社區居民積極配合,而在遇到不配合的住戶時,還要進行思想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再三強調,人口普查所得數據必須準確無誤,為獲得真實有效的人口數據,參與人口普查工作的安徽大學生在當地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同前往居民家中調查人口情況,保證人口數據的正確性。工作中,社區居民普遍積極熱情,配合工作人員完成人口普查的工作。
社區服務貼近人民生活,對于社區安定穩定至關重要,8月4日,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們自發參與了合肥市綠地世紀城和高廟社區志愿工作,團隊成員們積極熱情,主動承擔清掃垃圾清掃的任務,帶著掃帚和簸箕清理社區內的垃圾,保持一絲不茍的態度,不放過任何一片紙屑、一個煙頭。在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的一同努力下,社區環境煥然一新,更加的舒適整潔。團隊成員躬體力行、不辭辛苦,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整理了堆積在公民居民樓一樓的雜物,并出色完成樓內的整改工作。隨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檢查每棟居民樓滅鼠毒餌站的使用情況,認真記錄滅鼠毒餌站是否損壞或者遺失,一旦發現毒餌站的編號牌破舊甚至號碼模糊不清,志愿者將及時更新編號牌,確保毒餌站的作用有效發揮。

時光若白駒過隙,五日時間雖短,卻在實踐調研團隊成員的生命中留下厚重的一筆。每一名隊員都或多或少的為家鄉、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只愿一點一滴的行動讓社會更加美好,人民獲得幸福,家鄉平穩發展。(文、圖/方昌盛 審/陳士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