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學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
(負責人:徐結平副教授)
中心簡介
符號學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于2022年初成立,團隊成員由中具有高級職稱4人, 博士學位(含在讀)7人,外聘專家6人。本研究中心為外國語學院管理下的學術研究機構。
符號學理論與應用研究中心成員目前有文化符號學、教育符號學、翻譯符號學、符號哲學、符用學等多個研究方向,團隊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高水平研究成果豐碩,近年來在二類以上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省部級項目8項,出版專著1部。
中心研究方向
1.符號理論研究 西方符號學不同流派的理論揚棄、闡釋與傳播;同時挖掘中國傳統符號學資源,中國文字、建筑、服飾、飲食、游戲、藝術創作與制品等方面在符號的構建、編碼、闡釋與傳播,構建中國符號思想特色的獨立體系。
2.“符號學+”研究 本中心同時致力于將符號學思想應用于具體學科的研究與實踐,符號學中有關意義研究的理論成果可觀照具體科學,展現其強大的方法論意義,即研究諸如社會、文化、翻譯、教育、傳播、影視、藝術等具體領域的符號生產、傳送與闡釋過程。涉足諸如社會符號學、文化符號學、翻譯符號學、教育符號學、傳播符號學、認知符號學等新興交叉學科的研究與創建。
3.區域符號研究地方特色的方言、文化與習俗需要相應的符號載體加以呈現,可通過探求區域內符號活動規律,研究符號背后的地方文化內涵,同時關注區域文化的外宣與傳播。
中心研究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校外專家:王永祥、余紅兵、王新朋、呂紅周、程玲、牛敏
校內人員:
柯應根、谷峰、王鋼、張丹、湯玲玲、徐超、徐結平、賀靜、朱海燕、胡麗、王友情、汪琳、陸京京、徐艷、方磊、朱海燕、李吟、潘月紅,汪袁圓、徐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