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簡介
本中心以比較文學、跨文化教學研究為基礎,從比較文學的“跨語言”“跨文化”“跨民族”等視角系統研究外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在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研究背景下,整理并研究中國外語教育理論和實踐范式,探尋基礎外語教育教學改革內在動力和方向,推動我省基礎外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本中心將著力于比較文化與跨文化交際活動,以外國文化交流研究為基礎,聯合校內相近學科的科研力量,系統研究“全球命運共同體”大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策略,中國文化傳播策略及傳播媒介,服務我省及地方機構和企業的對外交流;為我省文化外宣提供決策咨詢和參考。
中心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之一:比較文學與中外文學關系研究
本方向堅持從比較文學角度對中外文學進行對比研究,對中外文學的文學性、流派、作家和作品進行比較,探尋中外文學作品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淵源。
研究方向之二:比較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研究
本方向從比較文化學、媒介學、跨文化交際等方向入手,結合外語學院的語言優勢和基礎部中國文化文學的研究力量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嘗試系統地進行文化交際策略研究、中國文化傳播策略和媒介研究,為省內企業和機構的外宣提供決策咨詢。
研究方向之三:比較文學與跨文化背景下中國外語教育研究
本方向將中國外語教育放置于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外語教育全球化的趨勢下,從中國近代外語教育史中整理并研究中國“內生型”外語教育思想、中國外語教育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并在此基礎上探尋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基礎教育外語教育的改革方向,為我省基礎外語教育研究與改革提供決策。
研究方向之四:典籍外譯與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研究
本方向從比較文學中的翻譯研究(譯介學)入手,結合傳播學、媒介學、闡釋學、接受美學等方向入手,通過外國讀者、作家、文學研究者的書評、筆記、文學批評文章等材料系統研究外國讀者眼中的中國文學文化及其反映出的中國形象。旨在為各級各類文化部門、出版機構研究、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中心研究人員
余鵬:副教授、副博士,畢業于韓國忠北國立大學。安徽省比較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會會員、安徽省翻譯學會理事、巢湖學院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審稿人,安徽省教壇新秀,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主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一項,主持安徽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一項,發表學術論文26篇。
中心研究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校外專家:戚濤、吳家榮、田德蓓、陳婷婷、高勝兵、胡朋志、陳水生、李楓、吳亞蓉
校內人員:
張丹,彭金花,熊章斌,黃燕蕓,甘梅華,宋濤,陳國君,陳婉柔,程艷,王娟(小),
徐琴,張露露,祖艷,胡麗,王時玉,王珊珊,翟海霞,彭二梅,周建華,趙雅蕓,
徐潔,馬曼華,王友情,李成飛,汪琳,董艷,黃潔茹,卜藝明,郭佳鑫,高潔,
孫瓊瓊,李吟,景西亞,湯玲玲,任世梅,楊雪、徐超、劉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