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現狀,增強學生在托育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6月4日和6月5日,教師教育學院22級學前教育專業師生赴合肥幼教集團安巢經開區實驗幼兒園,開展托育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專業教師吳蕓帶隊,園長趙英俠熱情接待了教師教育學院一行。
參加實踐活動的師生,首先觀摩了托班語言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在輕松的師幼互動中,幼兒不僅理解了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的故事大意,也自然地練習了語言表達,并初步感知了不同動物的特征和“分享”“疑問”等簡單的社會性概念。整個活動過程非常注重幼兒的參與和體驗,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學習特點,氛圍融洽自然,充分體現了托育活動“生活化”“游戲化”的特點。同學們認真記錄,深刻感受到在托育環境中,教學活動需要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更加注重個體差異和情感回應。

教學觀摩結束后,園長、骨干教師與學院師生圍坐一堂,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趙園長首先對學院師生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結合國家政策與行業現狀,分析了0-3歲托育服務的廣闊發展前景和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她語重心長地與學生們交流:“投身托育事業,特別是面對充滿探索欲又需要細致呵護的幼兒,意味著你們選擇了教育中一份特別需要耐心、愛心和專業敏感度的工作。希望同學們能真正熱愛這個專業,用心去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獨特世界,未來成為他們值得信賴的引導者和守護者。”

隨后,幾位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的觀摩心得與思考。
學生朱寧寧注意到教師對個體差異的細致關注:“活動中,老師沒有強求每個孩子都大聲說出來,而是用眼神和微笑鼓勵那些稍顯膽怯的孩子,或者蹲下來輕聲引導他們,這種尊重每個孩子內心和順應自身節奏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
學生陶心雨思考了托育教學的獨特性:“這節課融合了語言學習和社會性互動,通過模仿和猜測這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展開。這讓我明白,托育活動的教學目標要非常具體,活動要非常貼近孩子當下的興趣和能力,對教師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要求很高。”
學生高輝:“看到老師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用清晰溫和的語言引導孩子,即使面對短暫的注意力分散也能在尊重幼兒主動性學習的前提下巧妙地將孩子帶回活動,并且始終保持著平和愉悅的情緒,我體會到了托育工作所需要的巨大耐心和專業定力。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在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在總結發言時,吳蕓對園方的熱情接待和專業指導表達了誠摯謝意,并結合教學觀摩內容對學生們提出了期望:“希望同學們能反思自身的學習方向,聚焦提升托育核心能力——觀察解讀幼兒、創設適宜環境、有效互動溝通,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用扎實的專業素養以及真誠的關愛,成為托育行業中不可或缺的、有溫度的專業力量。”
本次深入托育一線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現場學習機會,也進一步增進了學院與幼教機構的相互合作。園方不僅高度肯定了教師教育學院注重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理念,而且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愿,希望雙方能夠共同探索更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文/吳蕓 圖/筱筱 初審/甘超、鄭艷 終審/蔡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