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緩解心理壓力,5月14日下午,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的“園藝治療心靈綻放”以勞健心系列活動在心理健康中心團輔室順利舉行。此次活動以勞動教育為內核,將園藝實踐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通過親手實踐、趣味互動的游戲及團隊協作,為同學們提供了兼具創意、療愈與社交功能的心理體驗的機會。

詞語接龍游戲
以輕松有趣的活動方式活躍了現場氛圍。游戲過程中,參與者既需快速反應,又需團隊協作討論關鍵詞,充分調動了思維與創造力。最終,有效搶答次數最多的小組將獲得笑臉向日葵盆栽作為獎勵,寓教于樂中深化了園藝主題的互動體驗。

園藝微景觀設計
各組成員在限時12分鐘內,利用微景觀生態玻璃瓶DIY材料包,結合鑷子、噴壺等工具,共同構思并打造獨一無二的微型花園。從土壤鋪設到植物選配,參與者們專注投入,既展現了創造力,也通過親手種植的成就感收獲了內心的平靜。

園藝故事創作與分享
在輕松的氛圍中,各組圍繞指定綠植或勞動場景,結合自身經歷或想象創作短篇故事。限時五分鐘的分享環節中,幽默風趣的敘述與真摯情感的流露,拉近了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現場歡笑與共鳴交織。

綠植盲盒養護承諾
每組隨機抽取一份植物盲盒,并在卡片上寫下養護承諾(如“每日澆水一次”“保證充足光照”)。這一環節不僅強化了責任意識,更以“共同照料”的形式延續了活動的聯結——參與者可將微景觀和盲盒帶回宿舍長期養護,讓園藝的治愈力持續發揮作用。

活動反響:趣味與價值并存
活動結束后,參與者紛紛表示收獲頗豐。除了帶走親手制作的微景觀和植物盲盒,每人還獲得了一份仿植物標本書簽作為紀念。活動通過創新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場景,既滿足了學生對趣味活動的需求,也傳遞了“關注內心、關愛他人”的理念。5.25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期間,中心將陸續推出系列團輔活動,讓更多學生通過自然與藝術的結合,感受心靈的成長與治愈。(文/莢長璐 圖/吳慧文 初審/鄭艷 終審/蔡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