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5日至18日,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赴合肥市蜀山區春語兒童康復中心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這里的聽力障礙、孤獨癥、智力障礙兒童帶來了一場充滿關懷與愛的“藝術之旅”。

“藝”心訪談,“益”意探尋
7月15日上午,實踐團成員抵達蜀山區春語兒童康復中心,團隊成員首先組織了一場深入的訪談活動,在與執行校長黃萍萍訪談過程中了解到,春語兒童康復中心是一家專注于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孤獨癥兒童康復的民營非營利性機構。她表示機構致力于為特殊兒童提供全面、專業的康復服務。此外,團隊成員還了解到康復中心兒童的年齡結構及發展歷程等。

在訪談過程中,志愿者們的故事更讓人動容,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愛與責任。朱涵是春語兒童康復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她談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進步方式,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業的方法去引導。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突破都能讓他們感到無比欣慰”。她還表示在面對挑戰時,自己沒有想過放棄,不論這個過程多么的困難和艱辛,還是會一直堅持下去,給予他們無私的陪伴與關愛。

接著,團隊成員與特教老師進行了交談,老師們分享了在教育這些特殊孩子過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寶貴經驗。一位康復部的特教老師說:“剛開始沒有接觸到這些孩子時候,我就覺得只是一個教師的角色,但是后來發現接觸到這些孩子,不只是教他們知識,還包括他們生活上的指導以及家長的心理建設,都是需要我們去做的。”他們用智慧和毅力,為孩子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

筑夢呵護,課程療愈暖心行
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為特殊兒童精心策劃并實施了一系列充滿深意的課程,為這些孩子們帶來溫暖與關懷。每一次互動,實踐團都用真情搭建溝通的橋梁,幫助孩子們走出內心的孤獨與困惑。
旋律中的溫暖,心靈的撫慰。在經過精心準備后,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樂器和教材來到了春語兒童康復中心。他們結合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音樂課程。通過歌唱、樂器演奏、音樂律動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在音樂的海洋中釋放情感,舒緩壓力。
在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注重教授孩子們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更注重通過音樂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在實踐團成員們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敞開心扉,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他們的笑容和歡樂感染了每一個人。此次音樂課程療愈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同時也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希望的種子。實踐團成員們的到來,為這些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和溫暖,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關注。

指尖上的藝術,心靈的舞動。在手指舞的課堂上,實踐團成員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知識,為孩子們開設了手指舞課程。手指舞不僅簡單易學,還能夠幫助孩子們在舞蹈中釋放情感,增強身體協調性。
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手指舞的特點,隨后通過示范講解,引導孩子們學習基本的手指動作和舞蹈節奏。在他們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手指舞的技巧,并在課堂上積極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此次手指舞課程不僅讓特殊兒童在舞蹈中感受到了快樂和自信,還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了身體協調性和手指靈活性,有助于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色彩斑斕的世界,自由的表達。美術課程的引入不僅有利于特殊兒童在繪畫創作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運用美術的基本元素,結合專業的療愈手法,鼓勵孩子們用畫筆來展示內心世界。實踐團成員在與孩子們的互動和溝通中幫助他們在繪畫中放松心情、釋放壓力。此次活動不僅為特殊兒童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還讓他們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樂趣和自信。

心靈的港灣,愛的守護。實踐團成員們在深入了解特殊兒童的心理需求后,便精心準備了以心理疏導為主的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情感表達、自我認知、社交技能等方面,與互動游戲、繪畫療法等多元方式相結合,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
在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專業的心理輔導,還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溫暖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去感染每一個孩子。此外,實踐團成員們還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心理狀況的孩子們,制定了個性化的心理輔導方案。他們通過觀察孩子們的日常行為和情緒變化,及時調整輔導策略,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幫助。此次活動不僅為特殊兒童提供了傾訴和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慰藉。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為特殊兒童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以暖心陪伴助力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接下來,實踐團成員將繼續秉持關愛與奉獻的精神,為特殊教育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讓特殊兒童在愛的滋潤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文/孫晰媛、張夢瀅圖/朱航、趙明慧 初審/左勁中 終審/朱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