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唱水唱風情,傳音傳藝詠流傳!民歌唱響湯山,民歌唱出民心!”12月28日下午,由巢湖學院和巢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承辦的“南巢心聲”巢湖民歌專場音樂會,在藝術學院二樓多功能廳舉辦。巢湖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組員劉小剛、巢湖學院教務處處長朱明、教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朱玉票、副院長蔡廣(主持工作)、副書記左勁中、副院長鄭艷,與音樂表演專業老師和學生們共同觀看演出。

“湖畔出稻米,山下產棉花。稻田千里綠,五湖一只花。”伴隨著悠揚的琴聲,和婉轉的歌聲,一曲合唱《巢湖美》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娓娓道來的旋律凝聚著同學們穩定的嗓音表現,將巢湖豐盈的物產,和如畫的風光一覽無余地展現出來。

歌曲《哎呦我的小情哥》,根據和縣民歌《十根絲線》改編,少女們一唱一逗的表演方式,將歌曲的風趣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

女聲二重唱《巢湖好》根據李煥之先生創作的同名巢湖民歌《巢湖好》改編而來。曲調充分吸收了巢湖民歌悠揚、舒緩、明快的特點,巧妙地融進了巢湖北鄉秧歌和小調的音樂元素。表演者通過嘹亮的歌喉,向觀眾展現了巢湖優美的風光。

“青柳拂面衣袖舞,芙蓉出水展歌喉。”原創歌舞《巢湖姑娘》通過一支舞蹈,帶觀眾一起走進了巢湖姑娘的生活,感受她們的勤勞、聰慧和堅毅。

巢湖秧歌是音樂界公認的巢湖民歌中的精華。《一支秧歌一趟秧》是根據流傳于巢湖北岸司集鄉的秧號子《春風又到巢湖邊》曲調改編而成的新民歌。同學們邊唱邊模仿插秧的動作,真實還原了播種季節,巢湖田間地頭的忙碌場景,讓人身臨其境。

由巢湖市文化館黃亞男帶來的一首《秧歌藏在姐心間》,是一首小調歌曲。作品出自巢湖流域的丫頭調、門歌。表演者將原生態民歌的韻味完美地呈現給了觀眾。
《軍民魚水一家親》通過音樂劇的獨特形式,展現了新四軍抵達銀屏山后,老百姓積極參軍的故事。三首巢湖紅色民歌《南山來了新四軍》《送郎參軍》《四封家信》將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場景在舞臺上予以還原,歌頌了巢湖人民愛軍、擁軍和積極參軍的魚水深情。令觀眾在欣賞民歌的同時,更能沉浸其中,了解、感受這一非遺文化承載的那段光輝記憶!

男生小合唱《秧歌越唱心越甜》是廣泛流傳于巢湖南鄉的一首秧歌,原名《風里傳來桂花香》歌詞簡短精致、節奏自由、寬廣悠揚,同學們采用“一領眾和”的演唱方式,和高亢的歌聲,歌唱了農民的勞動生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

熱烈的柱式和弦帶來了一曲鋼琴四手聯彈《姐叫情歌你放心》,作品根據傳統巢湖民歌《姐叫情歌你放心》的主題音調創作而成。主題以一波三折的方式貫穿了全曲,表現了人民昂揚向上的生活狀態。

“農家荷鋤田邊走,牧童吹笛繞山梁。陽春三月山鄉美,十里長沖好風光。”男女對唱《十里長沖好風光》全方位展示了十里長沖明快亮麗的江淮丘陵山水風情,給人帶來了絢麗多彩的視聽體驗。
由巢湖市文化館帶來的女聲小合唱《幸福生活萬年長》,以鄉村男女愛情為主線,表現當代火紅甜蜜的生活,展示富裕后鄉村精神歲月,寄托著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歌曲既有濃郁的巢湖鄉土氣息,又昂揚著時代特色。
最后一首作品,是由愛樂管弦樂團帶來的《老龍下河快如飛》,作品展現了巢湖龍舟賽的精彩場景,管弦樂的演奏氣勢磅礴,將全場的氣氛帶動起來,獲得一致好評。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保護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巢湖民歌”一流課程團隊在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徐頻頻老師帶領下,團隊成員崔雁濤、劉傳行、郭華、戴銘、陳茜、周澤漢、孫定海、杜珊珊、朱冬梅、李穎、王佩琦等老師精心策劃,指導了此次巢湖民歌專場音樂會。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民歌,長期以來,巢湖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在教學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此次音樂會,就是著力推進音樂表演專業建設與巢湖民歌傳承傳唱的有機結合,既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同時也為推動巢湖民歌的傳承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文/王佩琦 圖/陳澤舜 初審/鄭艷 終審/蔡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