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教職工的人文關懷,增強教職工的心理調適能力,幫助教職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打造積極向上的工作隊伍,找尋工作中的幸福感和價值感。6月21日上午黨委教師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慎思樓北101教室聯合舉辦了“手”望美好,“心”向未來--教師團體心理療愈活動。

藝術療愈,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通過對藝術的表達,進行心理分析,從而更直觀地感受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在創作過程中,參與者通過專注,投入的情感傾注,從而緩和現實中內心的情感沖突的感受。

活動開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張碧影老師從睡眠、腹部呼吸、肌肉放松、運動、正念冥想、音樂治療、身體減壓、放空、咀嚼、享受十個方面為教師們介紹了心理壓力的調適方法,增強教師的情緒調節能力,引導教師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

隨后,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王安琪向教師們介紹了我校為廣大教職工提供的心理測評、團體心理輔導、戶外素質拓展訓練、減壓放松等心理健康服務。并詳細講解了本次植物壓花小夜燈的制作步驟,然后展示了不同的壓花作品,看到這么精美的夜燈,老師們已經躍躍欲試了。

在志愿者現場指導和示范下,老師們行動起來,將原本普普通通的干花草修剪、刷膠,然后根據不同的色彩、形狀精心搭配,粘貼在燈罩上。大家時而安靜認真,時而歡聲笑語,互相交流壓花心得,愉快地忙著手中的壓花作品。每一個環節都細細雕琢、仔細研究,彰顯出了老師們的巧手妙心,將制作中的細心、專心、用心和耐心發揮地淋漓盡致。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一盞盞花樣別致的壓花小夜燈便誕生了。大家相互分享,欣賞相互的作品,當平平無奇的材料變成精致的作品時,大家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自豪的笑容。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師促進自身發展,提高生活、生命質量的重要需要。教職工在手工活動中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審美情趣,品味到了生活之美。

本次活動是教師教育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與機關黨委教工部黨支部加強組織共建、黨員互動、活動互聯、資源共享的黨建發展新模式,下一步,學校還會結合教職工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繼續組織教師分批開展此類活動,持續關注教職員工身心健康。(文/王安琪 圖/楊帆 初審/鄭艷、孫瑋 終審/華紫武、謝如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