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巢湖學院赴環巢湖地區開展“講好環巢故事 賡續紅色基因”紅色旅游景區革命故事外宣實踐調研活動。
深入紅色史館 重溫壯烈史詩
7月11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渡江戰役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區,由南至北依次為勝利塔、勝利廣場、總前委群雕和紀念館主館、解放廣場。宏偉的建筑無不展現輝煌的氣勢。走進渡江戰役紀念館總館,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團隊成員依次參觀了紀念館的六大展廳。講解員的精彩講解、展廳內的革命文物和藝術群雕以及當年的珍貴影像,向參觀者生動地再現了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的壯闊場景,展現了一幅氣勢磅礴、場面恢宏的戰爭歷史畫卷。渡江戰役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勝利,它孕育了以“堅定信念、敢于勝利、軍民團結、革命到底”為核心內容的革命精神。在參觀的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雄才大略和不怕困難、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革命精神
隨后,團隊成員來到了位于大蜀山風景區東麓的安徽革命烈士陳列館。陳列館借助實物展品、圖文展板、主題場景等載體,向參觀者呈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前夜”“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多名江淮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通過圖畫影像,烈士遺物,聆聽著多年前這些革命烈士的動人故事,團隊成員們不禁肅然起敬。通過此次參觀,團隊成員們深刻領會了中華兒女矢志不渝、忠貞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回望烽火年代 銘記革命史詩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隊到達安徽博物院,館中以安徽紅色歷史為主題,解析了安徽的革命歷程。團隊成員們認真學習了安徽的紅色文化。從安徽地區黨組織誕生,發動工農武裝起義,組建工農紅軍,創建蘇維埃政權,“烽火江淮”到整個安徽全面解放,團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革命路程的艱辛,由衷感嘆先輩們的壯舉。在革命過程中,許多先烈英勇犧牲,他們無畏的精神讓團隊成員心懷崇高敬意。隨后,團隊成員們參觀了“山河安瀾”淠史杭灌區主題展。了解到對于自然,應當順應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回顧安徽革命歷程,團隊成員們深刻領悟了延安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堅定了我們要奮發進取、牢記使命,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篇章的信念。


踏尋先賢足跡 領悟先烈風華
實踐團隊隨后到達了張治中故居,故居古樸典雅的建筑風格深深吸引了團隊成員們。故居內的陳列展覽詳細介紹了張治中先生的生平事跡、革命經歷,以及對國家的貢獻。作為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張治中先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觀看展覽,聆聽講解,團隊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張治中先生的生平事跡,更加深刻體會到了張治中先生的愛國精神、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走出張治中故居,隊員們深感這盛世來之不易,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為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參觀結束后,為深化紅色文化教育,加強教育引導,團隊指導教師方磊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分享,為團隊成員上了一節行走的青春思政課。團隊成員積極討論交流,紛紛表示,在艱難的革命年代,革命先輩們以國家為己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承擔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任并為此奮斗終生。當代青年生逢盛世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展陳的一件件文物,既是黨的歷史見證,又是催人奮進的力量源泉。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信仰,明晰了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青年當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國家榮譽感,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新的活力。(文/劉志鵬、楊瀾、程桂芳 圖/實踐團隊成員 初審/李磊 終審/張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