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幫助同學們走進紅色經典,見證社會發展變化,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引領,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語言技能的完美融合,巢湖學院于7月11日——13日赴宣城市涇縣開展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語言技能融合發展調研實踐活動,走訪了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石井坑守備戰前線指揮所舊址、溪里鳳村、月亮灣生態旅游風景區、中國宣紙文化園,昌橋鄉泉水村等地,以青春力量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
走訪軍部舊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7月11日上午,實踐團隊赴茂林鎮參觀了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了解了抗日戰爭期間尤其是皖南事變的歷史沿革。緊跟講解員的步伐,大家前往新四軍舊部大會堂,全體成員崇敬地注視著門前的雕像,在大廳內激情澎湃地宣讀入黨誓詞,立志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走進大會堂內,大家深入了解抗日戰爭期間的光輝故事,新四軍偉大精神等。隨后,實踐團隊成員來到石井坑守備戰前線指揮所舊址,大家在指揮所的舊址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新四軍的堅韌不拔、相忍為國的精神以及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實踐團隊成員在紀念館內向工作人員和游客們發放紅色文化傳承主題調研問卷。




調研溪里鳳村,感悟鄉村振興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隊赴溪里鳳村參觀感受鄉村振興變遷發展。在村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大家領略了當地的壯美山河風景,參觀了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負責人介紹了當地的電商助農發展現狀,本地農業發展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逐步發展電商直播。實踐團隊了解到當地電商直播仍然存在困境,比如設備不夠先進,直播知識不夠全面,人才隊伍不夠健全等,鄉村振興鞏固發展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走進宣紙文化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7月12日,實踐團隊到達宣紙文化產業園。步入園區,里面陳列著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宣紙,紙扇子,木扇子,手鐲等。據負責人介紹,這些都是宣城市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團隊成員進入宣紙介紹大廳,了解宣紙的制作工藝,從選料到制成,每一道工序都承載著匠人的精益求精。宣紙的制作過程體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以確保宣紙的質量和特性。大廳內陳列著畫家、書法家的優秀作品,團隊成員目不暇接地欣賞著佳作。




走訪泉水村,鄉校合作譜新章
7月13日,實踐團隊來到昌橋鄉泉水村,舉行巢湖學院與昌橋鄉政府鄉校合作授牌儀式和暑期社會實踐座談會。會上,團隊指導教師余仁能介紹了巢湖學院及外國語學院歷史沿革、學科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目標、暑期社會實踐情況以及本團隊的實踐內容,政府工作人員代表介紹了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的發展情況,尤其是在生態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隨后,實踐團隊前往泉水村參觀生態農業,即開發種植業。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開墾荒地,開發農田,每一畝農田都發揮了應有的價值,一幅幅農田景觀,讓人賞心悅目。




實踐調研團隊成員表示,生逢盛世,重任在身,大學生應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劉柳、余仁能 圖/實踐團隊成員 初審/李磊 終審/張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