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系教師李成飛赴北京參加了由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北京語言大學國家語言服務出口基地聯合主辦的“新文科”商務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模式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響應黨中央對提升國家經濟和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謀劃,迎接人工智能在商務語言服務教學與實踐領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寶鈞在致辭中回顧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同時,指出人才培養是個體系,這個體系一定要科學,一定要上下貫通。希望老師們能夠廣開思路、認真地討論,推動學科發展,率先探索并實施符合國情和人才培養規律的教育教學改革。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鄭樑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對傳統專業體系的更新。于是出現了新文科,新文科呈現以下特點:一、新文科是有現代信息技術加持的特點;二、新文科有學科交叉的特點;三、新文科有培育學生跨界知識和創新思維的特點;四、新文科有讓文科學生適應變化的產業經濟的特點。外語服務徹底擺脫了工匠式的個體服務形態,而形成工業化的人機協同服務形態。外語教育界應該深入思考并且認真回答外語教學的理念、方法、手段、素材、環境是否要發生變化?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作了題為“語言智能時代的對外翻譯與翻譯人才培養”主旨報告。他認為,在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無論對外交流還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外語功底。尤其是面對世界,中國需要闡述自己的理念,傳播中國文化,這需要更多更好的翻譯,更高水平的中譯外技術以及更加現代化的翻譯管理。其中重要一環是加大翻譯人才的培養。這不是單純的語言教學和學術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壯大的根本課題。
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趙珂教授作題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商務外語傳播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報告闡釋了新文科建設的核心要義是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促進文科教育的融合化、時代化、中國化和國際化。圍繞科技賦能、交叉融合、跨界創新、傳播中國等維度分享新文科背景下上海財經大學商務外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路徑。
浙江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劉法公作題為“‘新文科’商務英語人才所需的海洋法律翻譯與傳播能力培養”主旨報告。報告分析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給外語學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他認為商務英語與各校的優勢特色學科融合需要培養模式創新,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屬于商務語言服務人才的范疇,關鍵是培養語言溝通能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院長胡春雨作題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旨報告。胡春雨認為,商務英語專業不僅需培養“商務與英語齊飛、科學與人文兼修”的復合型人才,也需要培養能夠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端人才。講好中國經濟故事、提升我國企業國際傳播能力及話語權,是當前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既符合國家戰略也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國家語言服務出口基地首席專家王立非作題為“新文科商務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特色與路徑”。報告提出商務英語教育要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為重點,培養對外開放新格局急需緊缺人才。在培養模式上,以新文科需求為驅動,重新定位商務英語復合型專業;以新文科理念為指引,升級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路徑上,突出“三個特色”,加快“四個轉變”,建設“四個方向”,堅持“八個導向”,培養“四會”的新型商務語言服務人才,辦國家和社會滿意的商務英語。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教授、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智能翻譯實驗室執行主任王華樹作題為“ChatGPT技術發展趨勢與商務語言服務教育創新”主旨報告。報告認為,以ChatGPT技術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技術正在迅速崛起,對商務語言服務和教育帶來深刻的變革。在技術變革時代,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商務語言服務教育,創新教學模式,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商務語言服務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推動新時代商務語言服務的創新發展。
此次研討會為思考人工智能在商務語言服務教學與實踐領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這一命題的學商兩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平臺,帶來了高等教育專家的頂層思考、商界的視角,以及優秀的高校人才培養實踐,這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啟發以及可借鑒的經驗。
(文、圖/李成飛 初審/余鵬 終審/余榮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