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外國語學院院長余榮琦,教師趙雅蕓、徐海容一行三人,應邀參加安徽省高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理解當代中國》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會議由安徽省高校課程思政教育聯盟主辦、池州學院承辦,共有來自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省內26所高校的100余人參會。
開幕式上,池州學院副院長陽光寧教授、安徽省外文學會會長朱躍教授、安徽新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武迪安分別致辭,預祝會議圓滿召開,并強調了《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的重要戰略地位。
在主旨發言環節,北京外國語大學林巖教授作了題為“《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教程》教學設計與實踐”的主旨報告,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了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英語演講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施途徑。上海交通大學李梁教授作了題為“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思政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理論思考”的主旨報告,從政策解讀入手,梳理了“三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安徽師范大學張孝榮教授作了“《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與非通用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主旨報告,分享了安師大俄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情況。安徽大學詹全旺教授作了“課程思政與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指出當前國際組織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在下午的分論壇中,來自池州學院、安慶師范大學、淮南師范學院、巢湖學院等校的教師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和交流發言,詳細介紹了各自學校《理解當代中國》課程建設的具體做法和經驗。外國語學院趙雅蕓和徐海容老師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趙雅蕓以“課程思政元素與英語閱讀課程的融合研究”為題進行了發言,結合實際教學案例,探討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實施路徑,在語言輸入、策略訓練、語言輸出過程中達到“明德”與“思辨”同向而行的教學效果。

徐海容以“《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為題進行了發言,探討《理解當代中國》教材融入英語演講的課程思政實施途徑,針對學生政治素養、演講技能和思維邏輯能力薄弱的現狀,提出三融合、四空間、五場景的思政實施途徑,以演講技巧為課程框架,將專業技能和思政素養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在演講中思政、在思政中演講的課堂效果。
此次會議為深化新時代外語教育改革、全面開展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好經驗。外國語學院將繼續扎實推進“三進”工作,以學院的省級課程思政示范中心(巢湖學院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示范中心)建設為抓手,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推進《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的培訓、使用和相關課程的開設。繼續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標,提高學生運用外語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著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專業本領的新時代國際化外語人才。(文、圖/趙雅蕓 初審/余鵬 終審/余榮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