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法》課程標準
1.前言
1.1課程代碼、名稱
課程代碼:FL2064203
課程中文名稱:英語教學法
課程英文名稱: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1.2學時與適用對象
課程總學時32學時,本標準適用于四年制英語(師范)專業。
1.3課程屬性
1.3.1課程地位
本課程是英語(師范)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與《教育基本理論》、《教師職業素養》、《現代教育技術》、《青少年心理發展與輔導》等課程共同構成了英語(師范)專業教師教育能力的課程,也是其中唯一一門專門針對英語教學的課程。本課程負責培養英語師范生在英語學科教學方面的一些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實踐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掌握現代的應用語言學理論和英語教學技能與技巧,能夠在中等學校開展英語教學和研究工作,從而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師或相關領域的教育工作者。
1.3.2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英語(師范)專業教師教育能力的課程之一,是英語(師范)專業教師職業培訓的核心內容之一,融英語教學理論與中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與一體,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教學的最新理論和主要方法。
1.3.3課程與課程群的聯系
本課程與《認知與學習》、《青少年心理發展與輔導》、《教育基本原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師口語》、《三字書寫》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是英語(師范)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英語教學法課程區別于其他教師教育能力課程,所學知識是英語(師范)專業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和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所必要了解的英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在本課程學習之前,學生需對相關課程群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綜合英語(一)、(二)、(三)、(四)》、《英語閱讀(一)、(二)、(三)、(四)》、《英語語法》等課程的學習對英語教學法課程起著重要的語言知識結構支撐的作用。
《認知與學習》、《青少年心理發展與輔導》、《教育基本原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師口語》、《三字書寫》等教師教育能力課程對英語教學法課程起著重要的教育理論知識、教育技術和教學能力結構支撐的作用
《語料庫與英語教學》、《互聯網與英語教學》、《語用學與英語教學》、《二語習得》、《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等課程的學習對本課程起著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應用于實踐的作用。
2.課程教學設計
2.1 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我國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與學科建設,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提升。本課程以《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指導,以新國標為依據,適合本科英語教學,且具有一定課堂教學操作性,向學生系統性傳授了解和熟悉英語教學所需要的理論和方法。結合應用性本科高校的定位,本課程強調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培養英語師范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作為突破口,培養能力知識并重、適應性強的英語教育專業人才。
2.2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教學法課程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同時充分考慮到辦學實際和學生的需要,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明確課程實踐環節和技能培養的要求,淘汰陳舊過時、過深過難又不利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內容,并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提供符合時代需要的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 鼓勵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模式,以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統籌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自學等內容,實現課程教學的優化。將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技能和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
3.課程目標
3.1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課堂教學,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了解比較系統地了解國內外英語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理解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技巧,旨在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從事英語教學的實踐能力,并為學生日后從事外語教學和研究奠定基礎。
3.2具體目標
3.2.1知識方面目標
了解外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的基本規律,掌握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悉我國義務階段英語教學的課程標準等英語教學相關知識。
3.2.2能力方面目標
能夠將教學理論和方法應用到英語教學實踐中,具有基本的英語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并能合理進行各個英語教學環節的安排和實踐運行,能夠運用現代教學理念和技術以及多種教學輔助手段,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3.2.3 素質方面目標
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素養,能夠具備積極探索、努力鉆研的素質。能夠加強對學科的認知能力,具有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并具有自我提升和發展的能力。同時具有的自我認知能力,批判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4.內容標準
4.1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
本課程設定的相關內容,結合了英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本專業學生基本素質、目標市場對英語(師范)專業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并能適時修訂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積極汲取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課程內容理論聯系實際,較為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一致。
4.2教學內容安排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學習語言的方法和關于語言的共同觀點;理解和掌握語言學習的觀點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一個好的語言教師的素質是什么及如何作一個好語言教師。
教學重點:語言的觀點 1)結構觀 2)功能觀 3)交互觀
教學難點:語言的學習觀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Unit 2 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語言的應用與傳統教學的關系;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交際能力的培養、語言技能的實施和交際活動及其準則;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重點: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觀
教學難點:語言能力、交際能力;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i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Unit 3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課程標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英語課程標準制定的主要原則;使學生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
教學重點:課程理念的變化
教學難點:課程理念的變化;英語課程標準內容標準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課外閱讀英語課程標準
Unit 4 Lesson Plann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備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和掌握備好課的主要原則以及宏觀計劃與微觀計劃;使學生掌握課程教學教案的成分并學會正式備課。
教學重點:課程教案的成分和編寫
教學難點:評判教案的的標準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編寫教案
Unit 5 Classroom Management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教師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課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學生掌握課堂管理的主要原則以及課堂管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教師的作用
教學難點:課堂管理的主要原則、課堂管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課外閱讀
Unit 6 Teaching Pronunciation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發音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和掌握教學發音的目標及有關方面的知識等;明確和掌握教師應幫助學生如何練習發音。
教學重點:教授讀音的目標:一致性(連貫性)、可理解性、 實際效率
教學難點:語音和外語教學的關系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is the goal of teaching pronunciation?
Unit 7 Teaching Grammar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了解和掌握教授語法的方法并能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重點:講授語法的方法:演繹法、歸納法。
教學難點:演繹法和歸納法的結合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grammar practice activities?
Unit 8 Teaching Vocabulary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擴充詞匯量的一些知識和方法;明確和掌握講授和鞏固詞匯的具體方法;理解掌握如何培養二語(英語)學習者的詞匯量擴充策略。
教學重點:更多講授和理解詞匯的方法
教學難點:詞匯意義的教授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How do we help students develop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Unit 9 Teaching Listening
教學目的:幫助學生分析聽力水平差的原因并調查我們日常英語中都聽些什么;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聽力的特征特點及教聽力的原則。
教學重點:教聽力的原則
教學難點:如何提高聽力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eaching listening?
Unit 10 Teaching Speak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口語的特點;學生掌握設計“說”的活動;掌握“說”的活動中分組的方法;掌握“說”的活動的一般類型。
教學重點:設計“說”的任務
教學難點:如何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How to organize speaking activities?
Unit 11 Teaching Read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閱讀的方法、內容以及所包括的技能;了解和掌握教好閱讀理解的原則;了解和掌握閱讀理解教學活動的一般類型。
教學重點:閱讀理解包括的技能
教學難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Question: What are the skills involved in reading?
Unit 12 Teaching Writing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寫作的性質;了解和掌握英語寫作教學方法與理論;了解和掌握現行課本中寫作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學重點:交際寫作方法論
教學難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講授式、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Design writing tasks
Unit 13 Integrated Skills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英語綜合技能的原因;了解和掌握英語綜合技能訓練的方法;了解和掌握英語綜合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學重點:英語綜合技能訓練的方法
教學難點:英語綜合技能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式、討論式
作業形式:說課訓練
4.3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5. 表1 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表
序號 | 教學單元名稱 | 教學目標與要求 | 建議學時 |
1 |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2學時+ 實驗實訓2學時 |
2 | Unit2 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2學時+ 實驗實訓2學時 |
3 | Unit 3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1學時+ 實驗實訓2學時 |
4 | Unit 4 Lesson Planning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1學時+ 實驗實訓3學時 |
5 | Unit 5 Classroom Management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1學時+ 實驗實訓1學時 |
6 | Unit 6 Teaching Pronunciation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7 | Unit 7 Teaching Grammar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8 | Unit 8 Teaching Vocabulary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9 | Unit 9 Teaching Listening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10 | Unit 10 Teaching Speaking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11 | Unit 11 Teaching Reading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12 | Unit 12 Teaching Writing | 熟練掌握 | 實驗實訓2學時 |
13 | Unit 13 Integrated Skills | 熟練掌握 | 理論教學1學時+ 實驗實訓1學時 |
6. 實施建議與要求
5.1師資隊伍
本課程教師共4人,包括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教授、副教授、講師,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年齡和學緣結構相對合理,多數教師從教超過20年,對英語教學相關內容熟悉程度高,均具有碩士學位;均符合崗位資格要求;課程負責人具有教授專業技術職稱、碩士學位,師德良好;近三年擔任過該門課程教學任務;能夠履行課程負責人職責;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強。
5.2教學條件
5.2.1使用教材
王薔. 英語教學法教程 (第二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2主要教學參考書
(1)馬寅初. 實用英語教學論[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舒白梅. 現代外語教育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束定芳.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修訂版)[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5)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6)Richards, J.C. &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7)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2.4 其它資源
iCourse網絡課程
5.3教學組織與管理
1. 嚴格執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2. 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學任務書、試卷等教學文件完備規范,保存情況好,有自身特色。
5.4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講授式、討論式、啟發式和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采用中小學課堂學習實地考察、調查,觀看優質課教學視頻,分組備課討論和試講等多種形式。
5.5 課程評價與建議
表2 考核成績表
姓 名 |
| 班 級 |
| |||
學 號 |
| 專 業 |
| |||
考核類別 | 序號 | 考核內容 | 考核方式 | 單項成績(百分制) | 權重 | 考核結果 |
過程性評價 | 1 | 平時出勤、考勤 | 點名等 | 20 | 0.2 |
|
2 | 課堂表現 | 課堂發言、小組討論和試講等 | 40 | 0.4 |
| |
3 | 課后作業 | 教案編寫等 | 40 | 0.4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過程考核總成績 |
| |||||
終結性評價 | 8 | 理論考核(閉卷考試) |
| |||
最終成績(過程考核成績占50%,期末考核成績占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