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校字〔2016〕248號
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為進一步規范課程建設,提升課程建設質量,根據《巢湖學院課程建設管理辦法》(校字〔2016〕134號)、《巢湖學院課程負責人管理辦法(修訂)》(校字〔2016〕13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標準。
一、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第一條 課程建設指導思想。貫徹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圍繞學校應用型辦學定位,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加強課程建設,深化課程綜合改革,實現教學內容整體優化,推進教學方法更新和教學手段現代化,形成符合應用型辦學定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現代課程體系。
第二條 課程建設目標。通過分步建設,實現學校所有課程合格,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重點建設,遴選一批優秀課程進入校級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行列,充分發揮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的示范輻射作用,不斷提升學校課程建設質量和層次。
二、課程建設體系
第三條 課程建設堅持“全面規劃、分級建設、突出重點、特色發展、追求質量”的原則,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課程建設與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內涵,促進學校發展。
第四條 課程建設分為三個層次、五個類別,即校級、省級、國家級三層;校級合格課程、校級優質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五個類別。課程建設采取遞進遴選制,校級精品課程從校級優質課程中擇優建設,省級精品課程從校級精品課程中遴選推薦。
三、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第五條 合格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1.課程連續開滿三年,在課程規劃、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管理、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課程特色等幾個方面達到合格等級標準,具體指標見附件《巢湖學院課程建設評估指標與等級標準(試行)》(以下簡稱“等級標準”)。
2.確認合格課程的基本程序:課程申報、課程自評、學院(部)審議、學校驗收。校級合格課程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學校對所有自評為合格的課程組織驗收。
第六條 優質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1.課程連續開滿四年,在課程規劃、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管理、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課程特色等幾個方面達到優質等級標準,具體指標見等級標準。
2.確認優質課程的基本程序:課程申報、課程自評、學院(部)審議、學校評估、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學校公布。
第七條 精品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1.課程連續開滿五年,在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實驗和運行機制等建設方面具有特色,顯示出一流教學水平。
2.精品課程分為校級、省級和國家級三類,其中,校級精品課程從校級優質課程中擇優建設,省級及以上精品課程按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遴選推薦。
四、課程建設管理
第八條 課程建設實行分級歸口管理
1.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對全校課程建設的指導,主要職責包括:審定課程建設規劃、課程改革與建設意見、校級優質及其以上課程等。
2.教務處全面負責課程建設管理工作,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學校課程建設規劃、負責課程建設立項與項目管理、組織課程評估與驗收、組織開展優質課程評選等。
3.各學院(部)具體負責本單位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以及課程建設的日常管理與檢查等工作。
第九條 課程建設實行負責人制度。每門課程均須設置課程負責人,負責該門課程的教學組織、建設與管理等工作,課程建設負責人按照學校相關管理辦法執行。
第十條 課程建設檢查與課程評估
1.學校定期組織開展課程評估工作,課程評估結論分為優質、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
2.學校組織開展校級優質課程和校級及以上精品課程的中期檢查和評估等工作。
五、附則
第十一條 本標準是學校層面的課程建設質量標準,二級學院應根據本標準,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進一步制定分專業的課程建設質量標準。
第十二條 本標準自公布之日起實行,未盡事宜按照《巢湖學院課程建設管理辦法》執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附件:
巢湖學院課程建設評估指標與等級標準(試行)
一級 指標 | 二級指標 | 主要觀測點 | 評估等級標準 | 提供依據 和方法 | 自評 得分 | 校評 得分 | |||
優質A(1.0) | 合格C(0.6) | 不合格D(0.3) | |||||||
1.課程 建設 規劃 (4分) | 1.1課程建設規劃與保障措施(4分) | 思路、規劃與 舉措(4分) | 制定了科學的課程建設總體規劃,定位準備,切合辦學實際,思路明確,標準科學,并有詳細的實施計劃和保障性措施 | 制定有規劃,有標準、有思路,有實施計劃 | 無規劃、 無舉措 | 提供相關 材料 |
|
| |
2. 教學隊伍建設 (23分) | 2.1課 程負責人 (2分) | 課程負責人 (2分) | 1、應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師德好; 2、評估當年擔任該門課程教學任務; 3、認真履行課程負責人職責,效果好; 4、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有特色。 | 1、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或碩士及以上學位,師德良好; 2、近三年擔任過該門課程教學任務; 3、能夠履行課程負責人職責; 4、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較好。 | 達不到C級 | 課程安排表,教學文件,教學與科學研究成果材料 |
|
| |
2.2 教師隊伍 (3分) | 主講教師情況 (2分) | 1、均符合崗位資格要求; 2、具有3名及以上主講教師; 2、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比例≥70% 3、高級職稱教師比例≥40% | 1、符合崗位資格比例≥90%; 2、具有2名主講教師 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比例>50% 4、高級職稱教師比例≥30% | 達不到C級 | 提供教師 基本信息表 |
|
| ||
隊伍年齡與結構 (1分) | 年齡結構合理,形成梯隊 | 年齡結構基本合理 | 達不到C級 |
|
| ||||
2.3 教師水平 (7分) | 高職稱教師 上課率(1分) | 高職稱教師授課人數/高職稱教師總數 ≥80% | ≥50% | <50% | 提供教師授課證明材料 |
|
| ||
開課能力 (2分) | 能開出三門及以上課程人數/課程組教師數≥60%(其中須包含1門公選課) | ≥30%(對公選課開設不作要求) | <30% | 提供開出課程清單及開課人員名單 |
|
| |||
科研成果 (2分) | 近三年主持或參加校級以上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的人數占課程教師總數的比例≥50% | 30%—40% | 達不到C級 | 提供相關材料復印件 |
|
| |||
科研論文 (2分) | 近三年人均發表學術論文≥3篇 | ≥2篇 | <2篇 | 提供發表論文刊物復印件 |
|
| |||
2.4教師培養(2分) | 教師培養實施 (2分) | 教師培養計劃科學合理,嚴格落實,效果好;45歲以下教師繼續教育比例達到90%以上 | 有計劃、有措施、有實效; 45歲以下教師繼續教育比例達到70%以上 | 達不到C級 | 提供相關材料 |
|
| ||
2.5教學研究與改革(9分) | 教學改革計劃 (1分) | 有切實可行的教改計劃,措施得力,效果較好,有特色 | 有計劃、有措施 | 達不到C級 | 提供改革 計劃材料 |
|
| ||
課程改革 (3分) | 課程內容有更新,改革效果明顯,并有公開 發表的論文或科學總結 | 有改革措施,效果良好 | 達不到C級 | 提供有關 資料 |
|
| |||
教學過程改革 (3分) | 各教學環節總體安排合理,協調一致,注重啟發引導、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注意培養學生能力。 | 各教學環節基本完善 | 達不到C級 | 提供有關資料,附簡要說明 |
|
| |||
教學研究成果 (2分) | 近三年來獲得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或主持省級及以上教學研究項目 | 近三年來獲得校級獎項或教學研究項目 | 達不到C級 | 提供證明材料 |
|
| |||
3. 教學 內容 (19分) |
3.1 課程內容 (10分) | 課程內容的 系統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10分) | 1、制定科學可行、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的教學大綱,材料齊備規范,更新迅速,先進實用; 2、課程內容符合大綱要求,能及時更新并正確處理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先行與后續等關系,處理得當。 3、有實驗的課程能開出基本實驗外的綜合、設計、研究性實驗,數量較多,內容充實。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100%。 | 1、有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的教學大綱,并能適時修訂; 2、課程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積極汲取現代教育教學理念。 3、有實驗的課程基本能開出全部基本實驗,有一定的綜合、開放和設計性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90%。 | 課程內容不符合要求 | 提供教學大綱、教案、自編或所選用教材、實驗講義及相關資料等教學文件;各種教學評價材料等 |
|
| |
達不到C級 |
|
| |||||||
3.2教學內容組織 (4分) | 教學內容 組織與安排 (4分) | 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一致。 | 理論聯系實際,較為重視應用能力培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基本一致 | 達不到C級 |
|
| |||
3.3實踐教學 (5分) | 實踐教學內容 與方法(5分) | 設計各類實踐活動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培養要求;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顯著成效 | 實踐活動內容較少,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有所促進 | 達不到C級 |
|
| |||
4.教學條件與教學管理(18分) | 4.1實踐教學條件 (4分) | 實踐教學條件的數量、質量與使用效果(4分) | 1、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2、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100%; 3、能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有較高比例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效果顯著; 4、有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實驗教學效果好。 | 1、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2、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90%; 3、能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有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效果良好; 4、實驗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實驗教學效果較好 | 達不到C級 | 提供相關 材料 |
|
| |
4.2教材建設(5分) | 教材選用、編寫 與出版(2分) | 選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質量教材或自編適用性強的教材,學生滿意。 | 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同行公認的優秀教材,學生滿意 | 達不到C級 | 提供所用教材相關資料 |
|
| ||
4.教學條件與教學管理(18分) | 實驗講義、指導書和參考資料 (3分) | 有符合大綱要求且能反映培養學生能力的完整的配套講義、實驗指導書和參考資料,能充分滿足教學需要。 | 有一定的實驗講義、指導書和參考資料,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 | 達不到C級 | 提供實驗教學有關資料 |
|
| ||
4.3教學管理(5分) | 常規教學管理 (5分) | 1、嚴格執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2、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學任務書、試卷等教學文件完備規范,保存情況好,有自身特色。 | 1、基本執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有落實。 2、教學文件基本完備,能及時歸檔留存。 | 達不到C級 | 提供文件 和資料 |
|
| ||
4.4網絡教學條件 (4分) | 網絡教學資源 及其應用 (4分) | 建有教學資源豐富、節點和欄目齊全、運行良好的專門性課程網站(網頁);課程資料實現有效共享,點擊率高,在教學中確實發揮了實質性作用。 | 正在嘗試網絡教學環境建設,取得初步成果,且很快將運用于教學實踐 | 無網絡教學環境,且未列入計劃中 | 提供有關文字材料及瀏覽網址、視頻資料等 |
|
| ||
5.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5分)
| 5.1 教學方法 (4分) | 教學方法使用 及其成效 (4分) | 教師重視教學法的學習和研究;靈活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積極實施教學方法改革,學生課程學習效果好,滿意。 | 60%以上教師重視教學法的學習和研究;運用常規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有限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課程學習效果良好,基本滿意。 | 達不到C級 | 提供相關 材料 |
|
| |
5.2 教學設計 (7分) | 教學評價設計 (3分) | 1、積極進行考核評價方式改革,采取科學多樣的考評價方法,客觀公正全面評價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 2、注重學生能力考核,考核試題命題質量高。 | 1、開展了考核評價方式改革,評價方法能客觀評價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 2、考核試題命題質量符合要求。 | 達不到C級 |
|
| |||
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4分) | 重視課程的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根據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有效高效的教學設計。 | 能夠根據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 達不到C級 |
|
| ||||
5.3 教學手段 (4分) | 信息技術應用 (4分) | 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恰當充分使用,師生互動好;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師人數占課程任課教師的比例≥90%;多媒體課件質量高,課堂教學效果好。 | 能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完成教學任務;能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課件符合要求。 | 達不到C級 |
|
| |||
6.教學 效果 (17分)
| 6.1教學質量 (9分) | 學生評價 (3分) | 學生對課程教學表示滿意和較滿意的比例≥80% | ≥70% | <60% | 提供學生各類 評價材料 |
|
| |
質量評估 (3分) |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達到優良以上水平的 教師比例≥90% | ≥60% | <60% | 提供專家聽課表等統計材料 |
|
| |||
師生關系 (3分) | 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從嚴執教育,教書育人;教師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師生關系好。 | 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從嚴執教育,教書育人;教師能嚴格要求與管理學生,師生關系一般。 | 達不到C級 | 向輔導員、學生了解情況,考察班級的學風 |
|
| |||
6.2其他環節教學質量(8分) | 輔助環節質量 (2分) | 課后輔導答疑及時,形式多樣,效果好;作業適量, 批改認真 | 能進行課后輔導答疑,效果一般; 有一定作業并能認真批改 | 達不到C級 | 提供輔導教師任課名單,提供典型講稿等 |
|
| ||
考核環節質量 (3分) | 有一套較完整、能檢查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辦法,評分過程科學嚴謹、規范;試題、試卷難度適中,區分度合理,學生考核成績正態分布,成績質量分析中肯、翔實,能認真進行考核工作總結。 | 有一套常規的考核辦法;試題、試卷難度基本符合要求;評分過程規范合理,評分基本準確,有試卷和成績質量分析報告。 | 達不到C級 | 提供試卷、成績統計表和分析等材料 |
|
| |||
創新創業環節 質量(3分) | 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活動,學生獲獎等級高,效果好 | 有活動,效果一般 | 活動少 | 提供實施計劃及總結材料 |
|
| |||
7.特色 項目 (4分) | 在深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示范性成果,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特色的標志:有區別于同類的特征;有高于同類的優勢;有突出的實踐效果;有高水平的成果;有應用推廣價值和示范作用等,特色項目由評估對象申報、專家審定.) | 不作要求 | 提出佐證 材料復印件 |
| |||||
總評等級 |
| 總評得分 |
| ||||||
備注:評估計算方法說明:評價結果用等級狀態表達式表示,即:V=aA+cC+dD,其中A、C、D分別表示優質、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a為A級狀態分值和,c為C級狀態分值和,d為D級狀態分值和,a+c+d=100。通過狀態分值確定評價等級。優質標準:a≥85,特色項目得分≥2分,D<15項;合格標準:a+c+d≥60;不合格標準:a+c+d<60。未滿足上一等級所有要求的按本等級評分,如“課程建設規劃”項目,符合C級標準,其中有部分也符合A級標準,綜合等級只按C級評定,總評得分可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