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英語》課程標準
1.前言
1.1課程代碼、名稱
課程代碼:FL2063205, FL2063206, FL2063207, FL2063208
課程中文名稱:綜合英語(一)、(二)、(三)、(四)
課程英文名稱:Comprehensive English I、II、III、IV
1.2學時與適用對象
課程總學時360學時,本標準適用于四年制英語(師范)專業。
1.3課程屬性
1.3.1課程地位
《綜合英語》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是其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傳授系統的基礎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篇章結構、語言功能意念等),訓練基本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培養學生堅實的語言能力基礎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習方法,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為進入高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學生順利通過TEM-4做好各項準備。
1.3.2課程性質
《綜合英語》是外國語學院英語(師范)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英語綜合能力課,主要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嚴格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對象為英語(師范)專業一、二年級學生,共開設四個學期,每周六學時。
1.3.3課程與課程群的聯系
《綜合英語》秉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重點。通過對英語原文材料的講解分析,向學生系統傳授詞匯、語法、句法、篇章、修辭等英語語言基本知識。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內外理論與實訓練習提高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多元文化思維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該課程先修課程為高中英語,并修課程為英語語音、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口語等,后續課程為高級英語、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翻譯、基礎寫作、高級寫作、畢業論文等。
2.課程教學設計
2.1 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本課程以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及《高校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大綱》對英語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具體要求為指導方針,以巢湖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而設置。
2.2課程設計思路
作為專業核心課,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打好堅實的專業基礎?!毒C合英語》課程以現代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遵循語言教學和語言習得的客觀規律為前提,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依據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在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和交際能力,加大對聽、說、寫等產出技能的訓練強度和考核比重,為學生真正具有國際交流能力打下厚實的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資源,在幫助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重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運用交際為目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意識和習慣。同時最大限度地超越課堂和語言學習的限制,盡可能地拉近課堂與社會實踐的距離,使學生掌握實際工作英語交際本領,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充分運用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技術,采用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充分利用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源,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學體系。
創建客觀高效的考核評價模式。對學生能力的評估實行具有綜合性和全方位性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客觀考核學生學習情況。
3.課程目標
3.1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盡快幫助學生熟悉大學學習環境和自主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分析鑒別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學習使用英語釋義詞典級其他基本工具書;并具備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
3.2具體目標
3.2.1知識方面目標
本課程主要盤活中學所學,提高學生的語音、語調和朗讀技巧;系統傳授系統的語音、語法、詞匯、篇章結構等基礎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擴大詞匯量和熟悉英語常用句型。
3.2.2能力方面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些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
(1)語音方面:糾正常見的語音錯誤;
(2)閱讀方面:掌握基礎的閱讀技巧,理清上下文邏輯關系,抓住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3)表達方面 : 學會使用常見句型,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翻譯方面: 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時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3.2.3 素質方面目標
本課程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科專業的知識與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4.內容標準
4.1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的培養21世紀英語專業人的培養目標:打好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牢固掌握英語專業知識、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掌握與畢業后從事工作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獲取知識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三種知識結構的拓寬、三種能力的培養和三種素質的提高構成了英語人才培養、英語教學改革和英語專業學生整體教學質量提高的總框架。本課程的重點是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和拓寬英語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提高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2教學內容安排
《綜合英語》以訓練和培養學生綜合英語技能為目的,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語言技能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從整個篇章結構出發對各種文體的文章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層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在事實性閱讀和評判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鑒賞性閱讀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素材的同時,盡量從深度廣度上去把握不同文化的異同、不同風格的優劣,進而達到專業素質和其它素質的全面提高,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語音
能自覺地模仿和糾音,發音正確;較好地掌握朗讀和說話的節奏感;較好掌握語流中的語音變化規律;較好掌握語段中語音輕重和新舊信息傳遞之間的關系。
(2) 語法
掌握主謂一致關系、表語從句、賓語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等句形、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用法、動詞不定式和分詞的用法、各種時態、主動語態、被動語態和構詞法。掌握主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倒裝句和各種條件句。
(3) 詞匯
通過綜合英語課和其它途徑,認知詞匯達5500-6500個(含二級要求的詞匯),正確而熟練地運用其中的2500-3500個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4) 聽力
聽懂英語國家人士關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談話;聽懂中等難度的聽力材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作者的態度、感情和真實意圖;能在15分鐘內聽寫根據已學知識編寫而成或選用的錄音材料(詞數180個左右,念四遍,語速為每分鐘110個單詞),錯誤率不超過9%
(5) 口語
能就聽到的語段進行問答和復述;能在一般社交場合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做到正確表達思想,語音、語調自然,無重大語法錯誤,語言基本得體。
(6) 閱讀
能讀懂難度相當于美國Newsweek的國際新聞報道;能讀懂相當于美國Sons and Lovers的文學原著。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要點,并能運用正確觀點評價思想內容。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10-130個單詞,理解準確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鐘內速讀800詞左右、中等難度的文章,理解中心大意。
(7) 寫作
能根據作文題目、提綱或圖表、數據等,在30分鐘4內寫出長度為150-200個單詞左右的短文,內容切題,條理清楚,語法正確,語言通順;能正確書寫出長度為50-60個單詞的便條和通知等應用文。
(8) 翻譯
能獨立完成課程中的各種翻譯練習,要求譯文忠實于原文、語言通順。
4.3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經過多次討論并參考了眾多同類資料,本課程組成員確定了《綜合英語》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并對內容和學時進行了分配。我們主要選用的2012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李觀儀總主編的第三版《新編英語教程》一到四冊作為英語本科專業一二年級的綜合英語教材。
表1 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表
序號 | 教學單元名稱 | 教學目標與要求 | 建議學時 |
1 | Unit 1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幾種常見的時態,正確書寫便條 | 6 |
2 | Unit 2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名詞性從句做句子的各種成分,學會問路的基本技巧 | 6 |
3 | Unit 3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各種結構的被動句 | 6 |
4 | Unit 4 | 學習情態動詞用于表示為實現的愿望、未履行的職責、不必做的事、對過去的推測等用法,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各種情態動詞,準確表達情態 | 6 |
5 | Unit 5 | 學習由各個關聯詞引導的目的、結果、讓步、比較狀語從句,掌握并能熟練運用 | 6 |
6 | Unit 6 | 學習不定式和現在分詞的用法,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在閱讀過程中,嘗試通過語言的描述來掌握人物的心理活動 | 6 |
7 | Unit 7 | 掌握并熟練運用由各種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以及用倍表達增加的用法, | 6 |
8 | Unit 8 | 學習用于I wish后的虛擬語氣和非真實條件從句的用法,并能熟練運用非真實條件從句表達與現在、過去、將來事實相反的假設與愿望。 | 6 |
9 | Book 2 Unit 1 | 學會正確的書信書寫格式 | 6 |
10 | Unit 2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關系從句 | 6 |
11 | Unit 3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情態動詞 | 6 |
12 | Unit 4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關系從句 | 6 |
13 | Unit 5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被動語態 | 6 |
14 | Unit 6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間接引語 | 6 |
15 | Unit 7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名詞性從句 | 6 |
16 | Unit 8 | 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狀語從句 | 6 |
17 | Book3 Unit 1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語篇層次上的分析理解技能。認知和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匯 | 6 |
18 | Unit 2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語篇層次上的分析理解技能。認知和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匯 | 6 |
19 | Unit 3 | 1. 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 2. 了解選文的寫作特點:敘述和描寫 | 6 |
20 | Unit 4 | 1.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2.了解選文的寫作特點:以時間為順序的敘述 | 5 |
21 | Unit 5 | 1.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2.了解選文的寫作特點:語氣非正式的敘述 | 5 |
22 | Unit 6 | 1.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2.了解選文的寫作特點:議論文體。 | 5 |
23 | Unit 7 | 1.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2.了解選文的寫作特點:說服性議論文體。 | 5 |
24 | Unit 8 | 1.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語篇層次上的分析理解技能。 2. 認知和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匯, | 5 |
25 | Unit 9 | 1.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語篇層次上的分析理解技能。 2. 認知和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匯, | 5 |
26 | Book4 Unit 1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復習運用現在分詞,了解并掌握記敘文的寫作特點及技巧。 | 5 |
27 | Unit 2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運用非真實條件句,練習描寫這一寫作方式。 | 5 |
28 | Unit 3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掌握語篇層次上的分析理解技能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 6 |
29 | Unit 4 | 了解并掌握以時間為順序以及語氣非正式的敘述方式。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 5 |
30 | Unit 5 | 理解選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了解議論文體。 | 5 |
31 | Unit 6 | 學習真實條件從句和非真實條件從句的用法,并能夠熟練靈活地運用非真實條件從句表達與現在事實相反的假使和愿望。 | 5 |
32 | Unit 7 | 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 6 |
33 | Unit 8 | 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 6 |
34 | Unit 9 | 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能夠有效得體地運用本課詞匯及語言表達方式,講述故事中所發生的一切,并進行語言交際。 | 5 |
表2實踐項目內容、能力標準和學時分配
序號 | 項目名稱 | 實踐類型 | 主要內容 | 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或能力標準 | 學時 分配 |
1 | Book1 Unit 1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 熟練掌握 | 3 |
2 | Unit 2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 熟練掌握 | 3 |
3 | Unit 3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PPT Presentation | 熟練掌握 | 3 |
4 | Unit 4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PPT | 熟練掌握 | 3 |
5 | Unit 5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Role-play | 熟練掌握 | 3 |
6 | Unit 6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Role-play | 熟練掌握 | 3 |
7 | Unit 7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3 |
8 | Unit 8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3 |
9 | Book2 Unit 1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0 | Unit 2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1 | Unit 3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2 | Unit 4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3 | Unit 5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4 | Unit 6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5 | Unit 7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6 | Unit 8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 熟練掌握 | 3 |
17 | TEM-4專項訓練 | 練習 | 閱讀 | 熟練掌握 | 6 |
18 | TEM-4 閱讀專項訓練 | 練習 | 語法 | 熟練掌握 | 6 |
19 | TEM-4 閱讀專項訓練 | 練習 | 寫作 | 熟練掌握 | 6 |
20 | TEM-4 閱讀專項訓練 | 練習 | 聽力 | 熟練掌握 | 6 |
21 | Book3 Unit 1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 熟練掌握 | 5 |
22 | Unit 2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 熟練掌握 | 5 |
23 | Unit 3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PPT Presentation | 熟練掌握 | 5 |
24 | Unit 4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PPT Presentation | 熟練掌握 | 5 |
25 | Unit 5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Role-play | 熟練掌握 | 5 |
26 | Unit 6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discussion | 熟練掌握 | 5 |
27 | Unit 7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5 |
28 | Unit 8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5 |
29 | Unit 9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5 |
30 | Review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Speech | 熟練掌握 | 3 |
31 | Book4 Unit 1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2 | Unit 2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3 | Unit 3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4 | Unit 4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5 | Unit 5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6 | Unit 6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7 | Unit 7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8 | Unit 8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39 | Unit 9 | 演示 | Oral Practice,Exercises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5 |
40 | Review | 演示 | Oral Practice,speech and translation | 熟練掌握 | 3 |
5. 實施建議與要求
1. 主講教師可根據教學對象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削減、補充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
2.講教師應做好學生課堂表現及完成作業等情況記錄, 作為期末考試成績形成性評價的依據。
3. 注重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運用交際為目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意識和習慣。同時最大限度地超越課堂和語言學習的限制,盡可能地拉近課堂與社會實踐的距離,使學生掌握實際工作英語交際本領,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5.1師資條件
本課程組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學團隊,是一支職稱、學歷、年齡、學緣合理;以骨干教師為主體,以優秀青年教師為后備生力軍的以老帶新的教學團隊。本課程團隊所具備的優越條件是順利完成課程建設既定目標,并使本課程具有強大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5.2使用教材
(1)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第三版)第一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2)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第三版)第二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3)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第三版)第三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4)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第三版)第四冊[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5.2.1主要教學參考書
(1) 楊立民. 現代大學英語第一冊[M]. 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1.
(2) 黃源深、虞蘇美. 綜合英語教程第一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Z].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1995.
5.3教學組織與管理
課程教學由教研室主任負總責,課程組組長負責具體的組織與實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課程組,②教學準備,③課程教學,④輔導答疑,⑤課程考核,⑥總結反饋。每周安排3次課,即6學時。具體實施如下:
1. 重視從掌握語言知識到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創造課堂英語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2. 用熱身聽力訓練方法,鞏固語音教學成果,強調聽的習慣的養成和信息捕捉能力的培養。
3. 對己學詞匯和語匯整理、鞏固和強化,完成語音、昕說、詞匯、語法、句法的銜接,培養口語輸出能力。
4. 通過篇章閱讀教學,詞法教學及寫作、翻譯等相關技能和知識的擴展性訓練,以及融合昕說、昕寫、口譯、筆譯、讀寫等于一體的任務型教學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語篇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英語各種文體表達方式和特點,吸收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擴大詞匯量,充分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
5. 將學生分組,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類合作學習、合作探究與演示等,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6. 小班化教學了解學生個性、能力、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別,兼顧每一個體,挖掘學生學能和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因材施教、開發個性的原則。
7. 課堂講授及課堂練習、充分利用多媒體、語音室、電子課件、光盤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8. 利用校園語言教學互動平臺,將教師課程教學資源與海量網絡資源結合起來,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師生互動,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5.4教學方法與手段
綜合英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學中要多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采用啟發式、發展式、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廣泛查閱各種資料(包括互聯網資源);課上做好筆記;課后復習,背誦課文重點段落。做到基本功扎實,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全面得到訓練和發展。講課中注意知識的層層遞進,具有連續性,語言點突出,講解清晰準確,通過典型例句解釋語言現象。課堂上,遵循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的原則,采取問答、復述、聽寫、討論、講故事、表演等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并能引發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多種課堂活動的方式,以便達到教學目的。本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較好地掌握各門專業課程所必需的基礎課,教學時應綜合運用各門學科的理論和原則,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每天除了要布置具體作業外,還要敦促學生閱讀指定的課外讀物,寫好英文日記。教師認真檢查和批改。
5.5課程考核與建議
(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成績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評價成績占總成績的60%,形成性評價突出平時考勤、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考核,終結性評價突出理論考核,分階段進行考核,根據知識段的分量和重要程度,團隊教師討論決定權重;
(2)形成性評價內容包括:項目完成情況、平時作業、課堂操作情況等;
(3)口頭考核與書面考核相結合。
表2 考核成績表
姓 名 |
| 班 級 |
| |||
學 號 |
| 專 業 |
| |||
考核類別 | 序號 | 考核內容 | 考核方式 | 單項成績(百分制) | 權重 | 考核結果 |
過程性評價 | 1 | 平時出勤、考勤 | 點名等 |
| 0.2 |
|
2 | 課堂表現 | 課堂活躍程度 |
| 0.2 |
| |
3 | 課外閱讀 | 讀書筆記 |
| 0.1 |
| |
4 | 詞匯語法 | 課堂聽寫 |
| 0.2 |
| |
5 | 查閱相關資料 | 課堂口頭表達 |
| 0.1 |
| |
6 | 課后作業 | 配套練習冊 |
| 0.1 |
| |
7 | 合作展示 | 課堂展示PPT |
| 0.1 |
| |
過程考核總成績 |
| |||||
終結性評價 | 1 | 理論考核(閉卷考試) |
| |||
最終成績(過程考核成績占30%,期末考核成績占7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