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漢英口譯》課程標準
1.前言
1.1課程代碼、名稱
課程代碼:FL2064213
課程中文名稱:英漢/漢英口譯
課程英文名稱: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1.2學時與適用對象
學時:理論教學8學時+實驗實訓24學時
適用對象:本標準適用于四年制英語(師范)專業
1.3 課程屬性
1.3.1 課程地位
英漢/漢英口譯是英語專業三年級必修的專業核心能力課程。該課程通過通過講授口譯基本理論、口譯背景知識和訓練口譯的基本技巧,使學生掌握口譯的基本理論和專題連續傳譯的技能,初步學會口譯記憶方法、口頭概述,口譯筆記及公眾演講技巧,以求學生能較準確、流暢地進行漢英對譯。基本的口譯能力是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必備技能,也是用人單位看重的英語技能。
1.3.2 課程性質
《英漢/漢英口譯》是英語專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屬于專業核心能力課程,是建立在聽說讀寫譯基礎上的綜合能力實訓課程。課程能夠使學生了解口譯的基本知識、掌握相關技巧,同時向學生傳授口譯的基本理論和譯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學生未來從事口譯活動打好基礎。
1.3.3 課程與課程群的聯系
本課程與《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音》、《英漢/漢英筆譯》等基礎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英語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本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在國際化背景下,更好的將所學專業知識綜合應用于實際交流工作。其前修課程是《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等,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本課程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2.課程教學設計
2.1 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本課程設置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英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依據由易到難的原則,設立教學項目,通過大量理論與技巧學習、技巧訓練、口譯練習,使學生了解口譯的基本知識、掌握相關技巧,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2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重視課上的口譯方法探究性學習、課下的口譯準備與訓練,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重視教學法的學習和研究,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并積極實施教學方法改革,努力實現學生課程學習效果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具體教學組織設計上,要以真實口譯任務或模擬口譯任務組織教學,積極推廣探索“教學做”一體化、情境式教學、互動式教學。
3.課程目標
3.1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程教學,通過大量理論與技巧學習、技巧訓練、口譯練習,使學生了解口譯的基本知識、掌握相關技巧,同時向學生傳授口譯的基本理論和譯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使學生深入理解口譯的特點、過程和主要環節,掌握相關技巧,為學生未來從事口譯活動打好基礎。
3.2具體目標
3.2.1知識方面目標
掌握口譯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技巧,以練習并掌握口譯技巧為核心,以口譯案例練習為基礎,督促學生積累并記憶大量常用口譯表達,熟悉交替傳譯的基本技巧和相關知識。
3.2.2能力方面目標
初步掌握口譯筆記、口譯記憶、口譯表達、語言重組技巧,具備在特定場合下承擔一般口譯任務的能力,
3.2.3 素質方面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英、漢語言文化素養;規范準確的英、漢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跨文化交流、承擔跨文化溝通的能力;語言工具的使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4.內容標準
4.1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
根據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并能適時修訂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能積極汲取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課程內容理論聯系實際,較為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一致。
4.2教學內容安排
實訓項目一:口譯認識
【實訓目的】通過口譯練習,介紹口譯的基本理論,基本特點和練習方法;介紹本課程教學要求,教材的安排使用等,明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改善學習習慣。
【實訓內容】
1.學生分為兩組,分別進行英文自我介紹和中文自我介紹,然后為另一組的自我介紹進行英漢/漢英口譯,教師評價分析,與學生探討合適譯法。
2.口譯的基本理論,基本特點和練習方法
3.作業:閱讀口譯認識篇,預習第一課理論與技巧;查找職業譯員的相關資料和經驗分享,擬定鞏固基礎、練習口譯的學習計劃.
實訓項目二:口譯理解
【實訓目的】通過口譯練習材料在主題、技巧練習相關的各項任務設計,使學生提高口譯理解、口譯記憶、口譯筆記、口譯表達方面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其全面的英語運用能力。
【實訓內容】
1.訓練聽取信息,邏輯分析,口譯記憶的能力,學習口譯筆記的特點和結構安排,口譯筆記的系統設計,理解中的應對技巧.
2.教學重難點:聽取并分析信息,強化短時記憶,有效口譯筆記
【實訓步驟】
Part Ⅰ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訓練
Part Ⅲ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師評價分析,與學生探討合適譯法
Part Ⅴ 作業:復習,練習剩余篇章,閱讀每一課第四節、第五節,預習下一課第一節
實訓項目三:口譯表達
【實訓目的】通過口譯練習材料在主題、技巧練習相關的各項任務設計,使學生提高口譯理解、口譯記憶、口譯筆記、口譯表達方面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其全面的英語運用能力。
【實訓內容】
1.演講的技巧、數字口譯的難點、信息表達的忠實原則、語言重組技巧、口譯表達中的應對技巧
2.教學重難點:實現流暢自然、忠實的口譯表達,掌握數字口譯和語言重組技巧
【實訓步驟】
Part Ⅰ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訓練
Part Ⅲ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師評價分析,與學生探討合適譯法
Part Ⅴ 作業:復習,練習剩余篇章,閱讀每一課第四節、第五節,預習下一課第一節
實訓項目四: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意識
【實訓目的】通過口譯練習材料在主題、技巧練習相關的各項任務設計,使學生提高口譯理解、口譯記憶、口譯筆記、口譯表達方面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其全面的英語運用能力。
【實訓內容】
1.譯員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譯員語言能力的提高、視譯的運用與技巧
2.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提高語言能力,掌握視譯技巧
【實訓步驟】
Part Ⅰ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訓練
Part Ⅲ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師評價分析,與學生探討合適譯法
Part Ⅴ 作業:復習,練習剩余篇章,閱讀每一課第四節、第五節,預習下一課第一節
實訓項目五:同聲傳譯
【實訓目的】通過口譯練習材料在主題、技巧練習相關的各項任務設計,使學生提高口譯理解、口譯記憶、口譯筆記、口譯表達方面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其全面的英語運用能力。
【實訓內容】
1.多任務訓練、順句驅動
2.教學重難點:了解同聲傳譯的特點和練習技巧,多任務訓練
【實訓步驟】
Part Ⅰ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訓練
Part Ⅲ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師評價分析,與學生探討合適譯法
Part Ⅴ 作業:復習,自主學習書本上課堂未涉及到的理論知識,練習剩余篇章。
4.3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表1 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表
項目序號 | 教 | 教學目標與要求 | 學時分配 | |
理論 | 實踐 | |||
1 | 1. 介紹本課程教學要求,教材的安排使用等,明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改善學習習慣。 2. 口譯認識篇 | 熟練掌握 |
|
2
|
2 | 口譯理解 | 熟練掌握 | 4 | 8 |
3 | 口譯表達 | 熟練掌握 | 2 | 8 |
4 | 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意識 | 熟練掌握 | 2 | 4 |
5 | 同聲傳譯 | 初步了解 |
| 2 |
小計 |
|
| 8 | 24 |
合計 |
|
| 32 | |
備注:教學實踐中,英語口譯課程的理論課學時分布于實訓課中理論講解部分(包括口譯理論介紹,口譯筆記學習,口譯聽力與分析技巧,口譯記憶技巧,口譯表達技巧的理論學習)。課堂上采取理論講授與實訓相結合,理論為輔,實訓為主的教學方式。
5.實施建議與要求
5.1師資條件
教學隊伍中講師2人,助教2人,均具有碩士學位,以青年教師為主,其中課程負責人畢業于南開大學英語口譯專業,1位教師畢業于對外經貿大學的英語口譯專業,1位教師畢業于南京大學,1位教師畢業于安徽大學,學緣結構合理。課程負責人擁有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ATTI 英語口譯二級證書,英語筆譯二級證書,并多次參加口譯實踐工作,實踐經驗豐富。主要成員教學經驗豐富,曾承擔過《商務英語口譯》、《英語口譯》、《商務談判》等課程的教學經歷,且為雙能型教師。主講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教學改革意識和質量意識,潛心教學與科研,且能將教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5.2教學條件
5.2.1使用教材
雷天放,陳菁. 口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5.2.2主要教學參考書
雷天放,陳菁. 口譯教程(教師用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楊柳燕,蘇偉. 口譯教程(第二版)[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
戴煒棟. 高級口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馮建中. 實用英語口譯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林超倫. 實戰口譯[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吳鐘明. 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指導[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5.3教學組織
本課程教學嚴格執行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并落實到位;要將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學任務書、試卷等教學文件完備規范,保存好。
5.4教學方法與手段
《英漢/漢英口譯》課程教學團隊認真研究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上,采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思考意識,激發他們對英語口譯學習的興趣,為繼續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讓學生就某一譯文(包括學生自己的譯文)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相互評論自己的譯文,從同學中汲取口譯操作實際經驗。
利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優勢,開展互動教學,強調個性化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際互動。同時將課上教學與課下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有效地鞏固課內知識,提供更多口譯練習機會。例如鼓勵學生課外積極利用網絡口譯資源,提升自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吸收與深化。
教學方法上,我們依托優質口譯實驗室設備資源,自主探索出符合本校學生認知特點的特色教學方式:
一.學生自主準備與其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演講材料,課堂上進行演講,由其他同學為其口譯,最后教師點評,此為口譯課堂的熱身活動;
優勢:1.現場演講口譯,能讓學生體會到口譯實踐中緊張的氣氛,并培養靈活的應變能力。
2.學生能夠練習掌握日常話題材料口譯,激發學生興趣;
3.日常話題材料相對簡單,相對于教材上的口譯練習材料,更有利于口譯技巧入門;
二.每一位學生口譯錄音,并將錄音回放,使得每位學生都能聽到自己的錄音;
優勢:1.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體驗口譯的緊張氣氛;
2.每一位學生都能審視自己的錄音,發現用詞、語法、語氣、連貫程度等方面的問題。
三.口譯練習前提供網絡資源進行譯前準備,具體練習前講解相關技巧;
優勢:1.學生在口譯實踐前能夠進行充分準備,提升口譯自信,提高口譯水準;
2.技巧講解與練習相結合,強化學生對口譯技巧的掌握
四.教師進行現場示范,尤其是口譯筆記示范和口譯錄音示范
優勢:1.學生能夠從教師筆記示范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口譯筆記的記錄方法和記錄原則;
2.學生能夠從教師口譯錄音示范的過程中體會口譯的表達技巧,靈活處理技巧,以及口譯對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及應變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過自主探索符合本校學生認知特點的特色教學模式,學生反應口譯課堂更貼合實際,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口譯技巧,對口譯更感興趣,并因口譯對英語基礎能力要求較高,帶動學生對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和鞏固。
5.5 課程評價與建議
本課程期末成績采取口譯實驗室錄音的形式,以聽音頻+口譯錄音的步驟進行,題型為英漢/漢英段落口譯、篇章口譯,考查學生的口譯實戰能力;試題難度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評分過程規范要合理,評分要準確。平時成績根據平時課堂口譯表現、學習態度、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
表2 考核成績表
姓 名 |
| 班 級 |
| |||
學 號 |
| 專 業 |
| |||
考核類別 | 序號 | 考核內容 | 考核方式 | 單項成績(百分制) | 權重 | 考核結果 |
過程性評價 | 1 | 平時出勤、考勤 | 點名等 | 20 | 0.2
|
|
2 | 課堂表現 | 課堂口譯表現情況等 | 50 | 0.5 |
| |
3 | 作業完成情況 | 口譯筆記情況;課前話題準備情況等 | 30 | 0.3
|
| |
過程考核總成績 |
| |||||
終結性評價 | 4 | 錄音考核 |
| |||
最終成績(過程考核成績占30%,期末考核成績占7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