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志偉,男,安徽無為人。巢湖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碩士,外交學院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現任職于江蘇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按:對讀過大學的群體來說,大學階段是求學甚至人生的重要階段。我對母校巢湖學院及外國語學院有著深厚的感情。我至今仍和很多老師保持密切聯系。老師們一直關心我的成長、進步。老師們的關心和鼓勵,是我努力的重要動力。我喜歡和老師們交流、分享。很高興向老師們匯報自己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這相當于向老師們交一段時期以來自己的成績單。這些年我長期在外讀書,環境的改變促使我思考了很多,有了很多體會。在此我想分享我的親身經歷以及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謹以此文獻給外國語學院和我的老師們,也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一點啟發和鼓勵。
我本科畢業后,在基層工作,之后辭職讀研、讀博。我的親身經歷讓我覺得,提升學歷是很有意義的。可能很多人希望通過提升學歷來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我在此談談提升學歷的好處。此外,我認為,讀書、經歷和領悟都很重要,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并踐行之,我們便能逐漸自我提升、完善。
一、提升學歷的好處
我認為,提升學歷有助于擇業、擇偶及教育、培養子女等。其實這些因素是緊密相關的:從事好的工作有助于找到好的對象,有好的工作和對象有助于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本文談的是通常情況。)
第一,提升學歷是提升工作單位及工作的層次的有效、便捷的途徑。通常,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對從業人員要求高,其中一個重要表現為對從業人員學歷要求高,通常這些工作被認為是體面的工作或“好工作”。現在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的師范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在縣城的公立高中教書就已經很好了。如果其讀了碩士,就有機會在高校(甚至名校)從事輔導員、教學秘書等行政工作,或在普通一點的本科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如果其讀了博士,在讀博期間努力一點,就有機會在比較好的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我在求職期間,應聘安農大、江蘇大學都成功了。)因此,提升學歷是提升工作單位及工作的層次的有效和便捷途徑。
我的感受是,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進層次高的單位、從事層次高的工作的。假設有以下選項可供選擇:在同一地區的普通中學教書或在普通小學教書,很多人會選擇前者;在同一地區的重點中學教書和在普通中學教書,很多人也會選擇前者。
此外,在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化、整個社會對人們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現實中還是有不少人在提升學歷進而提升工作單位及工作的層次的。例如,我中學階段有的老師提升學歷后進了高校工作;我本科階段的一些老師提升學歷后去了層次更高的高校工作;我不少大學同學工作多年后仍選擇提升學歷;還有不少高校教師,工作已經很穩定,仍選擇提升學歷。他們選擇提升學歷,提升工作層次,而不是享受安逸。
第二,提升學歷有助于擇偶。對讀書人來說,學歷是其擇偶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很多人在擇偶時對對方的學歷有著明確要求。因此,提升學歷有助于擇偶。假設A校的男生本科畢業后在B校讀碩士,那么其就有機會和B校的女本科生或碩士生戀愛。如果其在C校讀博士,那么就有機會和C校的女本科生或碩士生或博士生戀愛。假設A校的女生本科畢業后在B校讀碩士,那么其就有機會和B校的男碩士生或博士生戀愛。(通常,隨著學歷層次的提升,與該學歷相對應的學校的層次也相應提升,如學生分別在A校、B校、C校讀本科、碩士、博士,那么,從A校到C校的層次也越來越高。此外,我在此不討論“女生是否適合讀博”“女生讀博好不好”等問題。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我認識不少女博士;我認識的女生當中,有的連續考博多年,仍在繼續備考。)
我的不少熟人熱心地幫我介紹對象。他們介紹的女孩子,大多為碩士學歷,還有少數是博士學歷。如果我是本科學歷,他們就會介紹比較普通的學校的本科學歷或者??茖W歷的女孩子;如果我是碩士學歷,他們就會介紹本科或碩士學歷的女孩子。(當然,最終能否成功和女孩談對象是另一回事。如果我沒有相應的學歷,那么連認識那些女孩子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提升學歷有助于教育、培養子女。這些年我思考比較多的問題是:什么樣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當然,人們對成功的理解不同,成功的標準并不好衡量。由于人們的品行、收入、能力等信息并不容易準確獲取,調查起來有一定難度,而孩子的學歷層次、就讀的高校等信息基本可以反映孩子的綜合能力,且這些信息是可以比較容易獲取的,因此,我們暫且認為,孩子學歷高、就讀的高校好,就可以被認為是成功的。)我認為,父母的學歷、工作、收入、親子陪伴等因素比較均衡的家庭,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大。其實這些因素是緊密相關的:通常,學歷高的群體從事技術含量高的職業,如教師、律師、醫生、經濟師等,而這些職業收入穩定且通常不會差,通常這些群體懂得如何教育、陪伴孩子。如果孩子父母學歷高,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家長會上作為學生家長代表發言,甚至去孩子的學校作講座,這無疑有助于孩子擁有自信(當然,孩子父母學歷不高也可能參與這些活動,但參與的概率是不一樣的,效果可能也不一樣)。有教育專家研究后發現,家庭氛圍和諧、孩子感到溫暖的家庭,孩子成功率高。其實,這和我的觀點是一致的——通常來說,父母學歷高,工作體面,收入穩定,注重教育培養孩子,家庭氛圍和諧,孩子感到溫暖。
此外,提升學歷有助于結識高學歷人群,積累人脈,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等。讀書期間收獲的友誼比較純粹,有的同學會成為朋友甚至是一輩子的朋友。同學也可能在以后給自己提供幫助。此外,提升學歷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這是一個尊重知識的時代,很多人還是尊重知識、尊重讀書人的。我和不少人接觸后發現,他們尊重、欣賞讀書人。我以前在基層工作時,認識一些私營企業老板。他們明確表示,他們喜歡和有文化的人交往。
總之,我的親身經歷讓我體會到,提升學歷有很多好處。因此,我建議學弟學妹們提升學歷。
二、讀書、經歷和領悟
我認為,讀書、經歷和領悟都很重要。
首先,讀書很重要。(這里的讀書,既可以指看書,也可以指接受學歷教育。)關于這一點,讀書人都知道,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也知道。我認識不少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他們中有不少人和我交流時表示,讀書有好處,并后悔自己書讀少了。
讀書有助于讓自己有更多選擇。從事技術含量較高職業的人群,在能力上可以勝任技術含量不高的職業,但從事技術含量不高職業的人群往往無法勝任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也就是說,讀書有助于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此外,讀書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準確表達。我發現,生活中時常有人把別人的意思理解錯了(這不包括過度解讀別人的話、揣測別人心理這些情況)。在日常交流中,有時人們沒有理解對方的意思,甚至因此發生爭執和沖突,而有時雙方談的其實不是一回事。讀書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讀書有助于我們用簡練的語言準確表達,進行有效甚至高效交流和溝通。
讀書有助于我們為人處事更加得體。讀書人往往知道以比較得體、妥當的方式去做事情,把握一定的分寸。
其次,經歷也很重要。讀書是讀別人的經歷和感悟,學習別人已經創造的知識,而經歷是需要自己去親自踐行的。我們之所以獨一無二、與眾不同,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不同的經歷塑造了不同的我們。我的體會是:經歷很重要。自己經歷過,就會感受深刻。我在外地時,想念老家的美食,也感受到了不同地區風俗習慣甚至人們思維、行為方式的差異。如果我長期在老家工作生活,我就不會有這種體會和感受。
這些年我去過不少地方。同風景相比,更加吸引我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習慣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這讓我覺得有意思。例如,我在國內的不少北方城市看到中年男女在一起踢鍵子,這是他們的一種娛樂活動或體育運動。而在國內很多地區,中年男女是不踢鍵子的。再比如,有的地區的人們喜歡比誰工作干得出色,誰家孩子學歷高、上了名校,誰跳舞跳得好等;而有的地區的人們則不看重這些,喜歡休閑娛樂,享受生活。不同城市地鐵內的氛圍也不同——有的城市地鐵內鴉雀無聲,而有的城市地鐵內非常熱鬧(我認為,地鐵內的氛圍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再比如,我在俄羅斯時,人們遵守交通規則的情形讓我感到吃驚。
可能很多事情人們經歷后覺得也就那樣——沒讀過大學的人想讀大學,讀過的人就沒這種感覺了(有的學生在讀大學前有明確目標—考大學,于是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后,原來的目標已經實現了,又沒有樹立新的目標,一下子就沒有目標了,于是松懈了,在大學階段收獲不大);未婚者想結婚,已婚者就沒那種感覺了(很多已婚者對現有婚姻不滿意,想結束現有婚姻)。但我認為,經歷過和沒經歷過是不一樣的,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值得去經歷、品味。
最后,領悟也很重要。我認為,領悟和思考密切相關,但不完全是一回事。領悟是建立在思考基礎上的一種反思和思維批判、重構。我喜歡思考,領悟,爭取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觸類旁通,我認為這是我取得進步的重要原因。我時常回顧過去,想到自己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并試著去改正。如我讀本科時,曾在宿舍樓的樓層唱歌。后來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打擾到其他同學了。有了這樣的反思,之后就不會這樣了。我也會時?;匚秳e人的話。有的話可能當時沒在意,之后再細想,突然就領悟了。我善于向不同人群學習。別人說的有道理、有意思的話,我會記在心上;別人好的做法,我會去學習、借鑒。有次我在無為一影城的洗手間洗手時,一位清潔人員對我說:“你是城里人”。我覺得很奇怪,于是問她:“您為什么這么說呢?”她說:“城里人洗手后都是在洗手池輕輕地抖動雙手,鄉下人洗手后朝地面用力甩手”。我覺得有意思,清潔人員竟然能有這么仔細的發現。還有一次我在重慶觀音橋商圈坐電梯時,兩個清潔人員在聊天,一人說:“這個是新世界百貨,那個是新世紀百貨。”另一人說:“雙胞胎啊。”我覺得太好玩了,她們說話有意思。
結語
當人們有明確的目標(如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時,奮斗的意義是明確的。但是,當目標已經實現了,如對自己的物質生活狀態滿意或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時,奮斗的意義是什么?我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和迷茫。
每次想到老師們對我的關心和期待,還有別人對我的肯定和鼓勵,一些學弟學妹視我為榜樣,我就充滿了力量,有了奮斗的意義和動力。
我認為,學生畢業后,和以前的老師、老師現在的學生們是一種三方多維度的互動,假設學生為甲,老師為乙,老師現在教的學生為丙——甲取得成績和進步,很開心向乙匯報;乙得知甲的進步很高興,肯定、鼓勵甲,并和丙講甲的故事,激勵丙努力學習;丙以甲為榜樣,得到了激勵,在學習上更有動力。甲在得到乙的肯定、鼓勵和丙的夸贊后,將其化為動力,繼續努力。三方如此循環、互動。
我對母校、外國語學院有著深厚的感情。每次回母校、學院,都感到非常親切。和老師們相聚時,大家盡情暢聊,這種感覺非常暢快。我想,我對母校、學院感情深厚,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科階段是人生中的重要求學階段,且我在本科階段表現還不錯,和很多老師比較熟;另外,我老家離學校很近,這讓我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家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都很接近,交流起來非常舒服。(這也是我求職時選擇離家近一點的地區的重要原因。)
母校及學院的培養、老師們的教誨始終激勵我努力前行。衷心感謝母校及學院的培養和老師們的教誨!祝老師們身體健康,闔家歡樂!祝學弟學妹們學業進步,收獲豐碩!
歡迎學弟學妹們報考江蘇大學!也歡迎大家報考我的母校四川外國語大學和外交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