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實踐教學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馬克思主義學院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積極推進創新實踐育人模式,打造實踐育人新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改革,積極發揮實踐育人和創新育人的作用,不斷提升育人實效。
持續探索,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學院高度重視思政實踐教學,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針對當代大學生身心特點,立足安徽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探索“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著力打造“一課一品”實踐教學品牌,形成并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學院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思政課實踐教學學時學分的要求,單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課程,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教學“三大模塊”和“六大環節”設計與實施,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認識國情、認識社會,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培養和鞏固科學的世界觀、高尚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充分挖掘,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斷拓展
安徽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利用省內尤其是環巢湖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所特有的地域親和優勢,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為實踐教學提供了便利的鮮活教材。近年來,學院積極爭取學校、社會、政府、各級單位支持,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多方共建校外實踐基地。學院建立巢湖市銀屏鎮三勝村、壽縣安豐塘鎮大樹村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籌建壽縣小甸鎮小甸集特支遺址、含山縣林頭鎮福山村、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遺址、巢湖市欄桿集鎮陳泗灣村、巢湖市烔煬鎮南湖方村等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場地、設施等條件齊備,符合專業實踐教學要求。學院依托基地,根據課程改革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積極打造移動思政課堂,讓思政課“活起來”,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思政課實踐教學。


提升實效,實踐教學形式不斷豐富
學院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己任,秉承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社會觀察與調查研究相結合、項目實施與有效傳播相結合的理念,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著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避免實踐教學的同質化,各教研室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圍繞“一課一品”,各門課程策劃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品牌活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推出“微創作”實踐教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開創“講好中國故事”參與式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承辦“讀經典 樹信仰”誦讀比賽,《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鍛造“學子看中國”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同時,學院還著力打造環巢湖社會實踐品牌。用活用好用足環巢湖地方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讓思政課更“接地氣”。


積極參賽,實踐教學成果不斷涌現
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聯動校黨委宣傳部、學工部、團委,指導建立明德學社、知行學社、紅色文化研習社、湯山講“習”社等大學生理論社團,積極組織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挑戰杯”紅色專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講思政課等活動與賽事,先后榮獲第十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省級二等獎 4 項、三等獎 1 項、安徽省 2023 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調研報告評比省級二等獎 1 項、安徽省第二屆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皖中片區賽二等獎 2 項、三等獎 1 項,安徽省決賽二等獎2 項。以參加各類比賽為契機,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與針對性。




未來,學院將進一步立足實際,打造立體縱深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高度、溫度、廣度、力度、效度,實現實踐教學“活”起來、“火”起來,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圖、文/丁貝貝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布/丁貝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