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2024年8月4日至10日,巢湖學院組織32名專職思政課教師赴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延安大學)開展“探尋延安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高校大思政課教學”暑期社會實踐研修。此次研修采取專題講座、現場教學、音樂黨課、情景教學、分組研討、分享交流等多種方式,通過深入學習延安時期的寶貴革命經驗,深刻領悟延安精神的內涵實質,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專業素養,積極探索“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路徑。

著眼“大歷史”,感悟延安精神偉力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研修期間,教師們登上延安市的地標性建筑、革命圣地的重要標志——寶塔山參觀學習。寶塔山不僅是一座自然的地表,更是一座精神的燈塔。它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指引著無數中華兒女為了獨立、自由而不懈奮斗;而今在寶塔之下,教師們再次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

研修期間,教師們認真聆聽了延安大學楊延虎教授所作的專題講座《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楊教授以翔實的史料、生動的講述,將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娓娓道來。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斗了13年,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扭轉了中國的前途命運,也孕育形成了偉大的延安精神。教師們表示,要充分汲取延安精神偉力,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更好地投身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具體實踐,勇擔培養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
善用“大資源”,提升鑄魂育人實效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紅色資源極為豐富。研修期間,教師們前往延安革命紀念館、鳳凰山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梁家河知青舊居等地實地參觀,并聆聽了《堅持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白求恩精神》《大生產運動與南泥灣精神》《梁家河大有學問》等現場教學。通過參觀學習,教師們加深了對延安時期黨的歷史的認識,深刻理解了毛澤東關于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給出的第一個“答案”,深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氣所在。
在延川縣梁家河知青舊居,教師們聆聽了梁家河村石春陽老支書充滿深情的講解,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鄉親們打的知青井、沼氣池,建造的鐵業社、縫紉社等,沉浸式地體驗了青年習近平深深扎根黃土高原,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的知青歲月,感悟了梁家河中蘊藏的“大學問”。每到一處,教師們都認真聆聽講解,細致拍攝記錄,為在新時代背景下講好思政課積累更多鮮活的教學素材。




拓展“大課堂”,創新思政教育模式
紅色文藝經典作為生動且獨特的教育資源,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和較強的育人實踐性。研修期間,教師們觀看了大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把影脖S骸笔?/span>1938年由進步人士、陜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會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起成立,以撫育戰區難童、烈士遺孤和出征將士子弟、革命干部子女,以培養優秀的革命后代、革命事業接班人為宗旨的機構。該劇以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眾多催人淚下的真實細節,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為撫育“希望火種”而流血犧牲的感人故事,以小見大地反映了宏大革命歷史的進程,折射了博大無私的母愛情懷,頌揚了延安精神。
在音樂黨課中,教師們一起學唱一首首延安紅色歌謠——《軍民大生產》《南泥灣》《抗日軍政大學校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保衛黃河》,在音符的跳躍間感受淳樸可敬的陜北民風,感受人民群眾對黨的深情厚誼。32名思政課教師齊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鏗鏘旋律中既有對革命歲月的深情回望,也有對延安精神的深刻領悟,再次喚起了心中生生不息的愛黨愛國之情,也激蕩著為夢想奮斗的萬丈豪情。教師們紛紛表示,要將形式各異的紅色文藝經典有效融入思政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構建“大格局”,辦好立德樹人關鍵課程
思政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第一課”。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辦好思政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思政課建設要直面時代要求,回答時代之問,必須著眼于構建協同育人大格局。研修期間,教師們聆聽了《延安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與啟示》《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發展的幾點思考》等專題報告,深刻認識了延安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機遇以及取得的成績和歷史經驗,深刻了解了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和發展的基本遵循和實踐路徑,更加堅定了講好思政課的信心和底氣。
研修期間,教師們還與同期參加研修活動的來自安徽大學、宿州學院、閩江學院、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培訓期間的所見所聞與所思所獲,探討了將延安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經驗,共同探索“大思政課”建設路徑,展示了《堅持人民立場——從延安到北京的制勝法寶》的翻轉課堂成果,共同打造“思政金課”。


通過參觀革命舊址、聆聽專家講座、參與互動體驗,教師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和魅力。延安精神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員們前行的道路,也激勵著大家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室肖迎春老師表示:梁家河村原本是陜北的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在黨的領導下,梁家河村的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產業發展了,山坡變綠了,生態變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梁家河村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變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看到梁家河村的變化,更堅定了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要把我此次研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融入到教學中、傳遞給學生。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王娟老師表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參觀革命舊址,聆聽革命故事,學唱革命歌曲,老一輩革命家的形象一下子鮮活起來,他們不僅僅只是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而是延安精神的升華。此次延安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更加懂得身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養,把延安精神傳揚下去!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陳凱老師表示:此次延安之行,雖然時間很短,但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難以估量的。在這里,大家無時無刻不接受著心靈的洗禮,感受著延安精神的偉力。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我要將研修過程中的所學、所見、所聞、所感及時融入到思政課堂中去,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歷史感、場景感、真實感、創造感,切實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講深、講透、講活、講好思政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王紅麗老師表示:此次赴延安實踐研修,感觸頗深。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這里不僅有巍巍聳立的寶塔山、滾滾東流的延河水,更有我們黨以赤子之心抒寫的13個春秋,延安精神由此孕育形成并不斷發揚光大。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我們不正是為了尋找這樣一種精神而來,帶著一個堅定信念而走嗎?不論歲月流逝,縱然歷經滄桑,我們將永葆赤子之心,執著努力前行。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夏明群老師表示:此次研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音樂課堂、專題報告、實地考察、現場教學、翻轉課堂等。實踐研修不僅提高了思政課教師的黨性修養,拓展了視野,而且也為我們教學提供了一手的資源和資料。回望歷史,我們更能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當前,我們更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形勢與政策”教研室魏光啟老師表示:尋根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置身延安這片革命圣地,通過聆聽現場講解和仔細體悟一件件珍貴藏品的背后故事,我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強大偉力。新征程上,面對新的復雜形勢和風險挑戰,弘揚延安精神仍然具有跨越時空的可貴價值,需要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我們要主動挖掘紅色資源的育人價值,通過走近革命文物、聆聽革命故事、傳唱革命歌曲等途徑,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成效,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贝舜螌嵺`研修活動是巢湖學院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持續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環節,使思政課教師們深刻領略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偉大斗爭實踐中培育的崇高革命精神和優良革命傳統,滋養了初心,淬煉了靈魂。巢湖學院將以此次研修活動為新的起點,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延安精神,以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講深新時代“理論大課”,以黨的奮斗歷史為教材講透新時代“歷史大課”,以黨的偉大實踐為素材講活新時代“實踐大課”,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文/賈紹俊、丁貝貝等 圖/王暉、黃欽等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布/丁貝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