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本學期工作計劃,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11月2日上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十余位授課教師在慎思樓北103、北302教室分別觀摩張麗麗、簡紅江兩位老師的教學公開課,課后又在慎思樓北301教室開展集體評課活動。
張麗麗老師的授課主題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專題四第一講“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她詳細講述了“為什么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如何理解崇尚精神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中國精神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等內容,重點闡述了精神的作用、中國人的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問題。

簡紅江老師的授課主題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專題三第三講“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他詳細講述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重點闡述了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立與統(tǒng)一關系以及用理想來否定現(xiàn)實、用現(xiàn)實來否定等兩種錯誤的傾向。

聽課結束后,老師們以本次授課為切入點,聚焦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進行了深入研討。在肯定兩位老師的教儀教態(tài)、教學組織、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指出上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合理使用統(tǒng)一課件;需要把關鍵概念講清楚,不能用案例列舉、視頻播放來取代重點內容的講解分析;需要在注重內容完整性的同時,挖掘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課程結合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與體驗方式,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清晰地傳遞給學生。


通過此次活動,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思政課要發(fā)揮教書育人的功能,更要注意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學習與交流,大家都有所收獲。(文、圖/黃欽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fā)布/郝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