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巢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精神血脈 爭做時代新人”社會實踐考察團100余名師生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安徽省博物院等地開展沉浸式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回望革命先輩以血與淚、歌與火鑄就出的豐功偉績,感悟頂天立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品格和精神風范,弘揚堅定樂觀的革命信仰、敢于擔當的奉獻精神。
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導和講解下,師生一行參觀了戰前形勢、戰役準備、突破江防、戰役勝利、人民支前、英烈業績等展廳。大量展品翔實地重現渡江戰役的史實,讓每一位師生親身感受渡江戰役的全過程、領略英雄們的赫赫功勛。紀念館內聲光電結合的多媒體技術再現渡江戰役情景,使考察團成員身臨其境般感受炮火連天的戰斗場景,革命傳統教育入耳入眼入腦入心。

安徽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在安徽名人館內,師生們跟隨講解員按照歷史王朝順序,從遠古先秦時期到新中國時期,領略了館內八百多個名人的風采,傾聽他們的故事,八大展廳記載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安徽驕子,讓同學們在中華文化的洗禮下,深刻體會作為一個安徽人的驕傲。

安徽省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安徽省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為主的博物館。師生們先后來到博物館的中心大廳、青銅器展廳、瓷器展廳,領略安徽省八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安徽厚重歷史,觸摸安徽文化脈動,聆聽安徽發展的時代強音。

一天的社會實踐考察,考察團每位成員都懷著敬畏之心,參觀紅色基地,追尋紅色記憶,接受精神洗禮。興致勃勃而來,收獲滿滿而歸。
21廣告1班鄭壽群感言:“當英雄事跡真真實實展示在我面前,感覺是那么震撼!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爭做時代新人,不是口號,它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責任! ”
22漢語言1班吳思懿感言:“看到渡江戰役的烈士名單,我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震撼。細雨初霽,頭頂的透明玻璃板上水波蕩漾,一位位烈士的姓名鐫刻在白色底板上。旁邊的展示板上寫著:不要出聲,聽文物說話。歷史不說話,它們通過史料向我們安靜述說。安徽,江蘇,湖南,廣東……來自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他們義無反顧地英勇向前,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光明的未來,為了千千萬萬的后輩們不用重走他們來時的路。前進的道路荊棘遍地,他們卻赤腳開拓了錦繡未來。”
22互聯網金融2班周洋感言:“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我必將在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22漢語言2班賀盈盈感言:“紅色研學,如同一道明亮的紅日照耀在我心靈的旅程上,使我受益匪淺。趁風華正茂之際, 我們更應該以紅色精神為不竭力量之源,樹立遠大人生追求與志向,筑造青春之夢。當前行的接力棒交到當代青年手中時,我們應該毅然挺起堅實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奉獻繪就新時代青年的青春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渡江戰役紀念館時強調:“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在巨型浮雕——《勝利之師》浮雕前,宋玉荃老師為同學們開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講學活動,現場講述“紅色江山來之不易”的故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緊跟時代節拍,腳踏實地,勤勉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積極傳遞正能量。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了“思政課”走進紀念館的首次探索,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學院也將進一步打磨更多讓青年學生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有“共鳴”、品起來能“回味”的思政“金課”,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育人品牌。(文/王暉 圖/黃佳宜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布/郝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