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原理”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原理”課教學質量,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課教研室于10月27日上午第2節,組織開展本學期第三場公開課教學活動,教研室部分教師觀摩了教學。

周玲玲老師此次公開課的主題為“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社會存在”。周老師重點圍繞社會存在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物質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展開論述。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組織學生討論,這種作用是否是決定性的?運用辯證的思維歸納總結: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不能改變社會的性質、面貌和結構,不能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故而不是歷史的決定性因素。其次,進一步追問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對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作用,并通過三個方面的案例分別闡釋為何物質生產及其生產方式決定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周老師緊扣教學大綱,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積極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運用經典名句、案例故事、生活實例等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哲學內涵及其基本要求,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聽課教師與主講教師深入研討,充分肯定了此次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同時提出一些中肯建議。今后,“原理”課教研室將進一步實現公開課教學的規范化和常態化,以此加強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實效。
(文/付加佳 圖/付加佳 審/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