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原理”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原理”課教學質量,馬克思主義學院“原理”課教研室于10月14日上午第1、2節,組織開展本學期兩場公開示范課活動。楊芳副院長和教研室部分教師觀摩了教學。
王紅麗老師以“學習唯物辯證法,不斷增強思維能力”為主題進行示范教學。上課伊始,她從總體上強調唯物辯證法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著重點講授了“五大思維能力”。其中,辯證思維能力是核心,包含求實思維、矛盾思維、發展思維,決定事物發展的質量和成敗,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用聯系與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戰略思維能力是統領,包含全局思維和前瞻思維,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層次,要求用全局眼光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與大勢,落葉知秋,見微知著。歷史思維能力是基礎,包含后瞻思維和發展思維,決定事物發展的路徑和信念,要求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創新思維能力是動力,體現思維的創新性、靈活性、開拓性,決定事物發展的速度和潛力,要求突破思維定勢,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開創新局面。底線思維能力是原則,包含風險思維和積極思維,決定事物發展的標準和尺度,要求居安思危,界定底線,化危為機,把握主動。最后,組織學生展開“新冠肺炎抗疫飽含著什么樣的哲學意蘊?”主題討論,解讀了“五大思維能力”在新時代黨的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影響。

張秀娟老師此次公開課的主題為“實踐的本質”。張秀娟老師在課前依托超星學習通智慧教學平臺,發布馬克思的著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及康德、黑格爾關于“實踐”的相關原著并組織討論,充分了解學生對“實踐”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疑問。課上,針對學生的疑問,張秀娟老師從“二重分化”理論入手,解決了學生關于“為什么說認識來源于實踐”的疑問;其次,通過分析《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分別闡述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實踐觀的缺點,接著引出并重點講解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實踐觀;最后,借助機關“二傳手”的工作和“愚公移山——沙石峪”兩個典型案例,幫助學生厘清科學實踐觀,從而解決了學生關于“作為認識基礎的實踐是什么”的疑問。課后,張秀娟教師布置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強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的理解,并開啟新內容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緊扣教學大綱,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積極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運用經典名句、案例故事、生活實例等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哲學內涵及其基本要求,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聽課教師與主講教師深入研討,充分肯定了此次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同時提出一些中肯建議。今后,“原理”課教研室將進一步實現公開課教學的規范化和常態化,以此加強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實效。(文付加佳 圖/付加佳 審/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