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進《概論》課老師間的學習交流,切實提升《概論》課教學效果,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課教研室繼續組織開展公開教學活動。由張瑜和姚鈺婷兩位老師開展公開教學,教研室專兼職教師與教學督導觀摩了公開教學。

4月23日,張瑜老師進行公開教學,授課內容為第五章第一節,主要講授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張老師從鄧小平理論形成的背景開始介紹該理論形成的幾個關鍵節點,一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歷史的轉折點,在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二是詳細介紹了改革開放的兩個宣言書:《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使同學們在學習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的同時,了解我們今天改革開放成果的來之不易,并且將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授課過程中,張老師把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理論的醞釀階段、初步形成階段、成熟階段和發展階段。為了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張老師將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階段分別與黨的歷史上的幾次重要會議時間點相結合,并提出了每一個時期的重要觀點。最后她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的發展始終在路上,而鄧小平理論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開篇之作。教學活動中,張老師以問題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月26日,姚鈺婷老師開展公開教學,授課內容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著重圍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展開。姚老師從國際和國內背景兩個維度切入對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進行闡述,又從四個階段梳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姚老師講述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教學活動中,她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課堂互動,學生參與積極,教學氛圍較好。
公開課結束后,參與公開課觀摩的老師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和主講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討,明確了她們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組織開展公開教學是馬克思主義學院近年來堅持的一項工作制度,目的是為老師們搭建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概論》課教研室將進一步實現公開教學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切實提升《概論》課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文、圖/夏明群 審/趙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