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教學交流,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課教研室組織開展了本學期公開教學活動,分別由周玲玲和開琛兩位老師主講,學院督導組及教研室專、兼職教師觀摩了公開教學。
4月7日,周玲玲老師開展了公開教學,授課內容為第三章第一節,主要講授“一化三改造”的必然性及可能性內容。周老師從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農業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了當時小農經濟形式存在的諸多不足,如分散生產、增產能力有限,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且小農經濟存在不穩定性,容易走向資本主義道路,故而得出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接著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作了深刻闡釋。最后,周老師又充分闡述了當時能夠實現“一化三改造”的國際國內條件。教學活動中,周老師以問題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月12日,開琛老師開展了公開教學,授課內容為第三章第二節,主要講授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內容。開老師首先通過學習通隨堂測驗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理出本節新課的線索,隨后分層次闡述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原則、政策、方針。開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導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課堂互動,語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學生參與積極,課堂教學氛圍較好。

公開課結束后,觀摩的教師和授課老師進行了較深入的交流,肯定了亮點,也指出了不足。公開教學活動為老師們搭建了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對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具有積極意義。(文、圖/夏明群 審/趙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