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2025年7月2日至8日,巢湖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綠色發展‘碳’未來,生態振興助發展”生態文明調研宣講團赴宣城市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專業知識服務地方,用青春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校地對接謀發展,共繪綠色新圖景
7月2日,宣講團一行在指導老師晁天彩的帶領下來到青龍灣橋頭鋪村開展交流活動,村書記陳澤鵬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陳澤鵬對宣講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橋頭鋪村的生態資源稟賦與發展現狀。他殷切期望同學們發揮專業所長,為村民普及低碳環保知識、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助力鄉村生態振興。他表示,村委會將全力為實踐活動提供支持與保障,共同探索推進城鄉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環保課堂潤童心,播種綠色新希望
7月3日,宣講團走進崗嶺社區,為社區兒童精心打造了生動有趣的生態保護“小課堂”。隊員們通過播放環保動畫短片、展示PPT等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環境保護知識。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積極參與環保知識競答,并拿起畫筆,在“我心中的美麗地球”主題繪畫中盡情揮灑創意,讓“愛護環境、綠色生活”的種子悄然播撒進幼小心田。


環保理念進萬家,塑造低碳新風尚
7月4日,宣講團深入橋頭鋪村居民點,開展低碳生活理念普及宣傳活動。隊員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節能減排、垃圾分類等實用知識。同時,團隊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廣泛收集村民對低碳環保的認知程度和行為習慣,為后續精準化、分眾化的環保宣傳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數據支撐。

水土檢測夯基礎,科技護航生態根
7月5日至6日,宣講團轉入科學調研階段,來到青龍灣社區展開水質和土壤檢測。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隊員們精心選取代表性點位,嚴格按照規范采樣。大家使用便攜式檢測設備,現場測定水體pH值、鋅離子濃度、氮含量等關鍵指標,并對土壤的氨氮、磷含量等進行了初步分析,為團隊深入了解當地水土環境特征、提出針對性保護建議奠定了科學基礎。

禁漁護水生合力,守護水域生命線
7月7日,聚焦青龍灣水域生態保護,宣講團開展了禁漁政策宣傳活動。團隊成員首先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了解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隨后化身“護漁宣傳員”,向周邊居民和游客發放倡議書,耐心講解非法捕撈的危害,呼吁大家共同遵守禁漁規定,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以實際行動為筑牢水域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青山清污展擔當,青春足跡映綠意
7月8日,宣講團再次來到青龍灣,開展“青山有情、護山有我”清潔志愿行動。隊員們攜帶清潔工具,沿山路細致搜尋,撿拾散落在道路兩側、草叢深處、巖石縫隙中的塑料瓶、包裝袋、煙頭等各類垃圾,用辛勤的汗水還原山林的潔凈面貌,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詮釋了守護綠水青山的青春擔當。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巢湖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學子深化專業學習、服務社會需求的一次生動實踐。隊員們深入鄉村社區,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不僅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也為宣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宣講團成員們表示,將持續關注生態環保事業,積極傳播綠色理念,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繪就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中國畫卷貢獻智慧和力量,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文/潘萱琳 圖/汪麗晨 馮悅 初審/束道兵 復審/張凌 終審/陳小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