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增強全民愛河護河意識,2025年7月2日起,巢湖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我是河小青”社會實踐團赴巢湖流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科學態度投身水環境調研與治理,用青春擔當守護母親河生態健康。
實地踏勘摸清底數,科學評估夯實基礎
7月2日,團隊成員前往巢湖市半湯河、大閘河、冷泉王半湯湖、戰前村河、經開區河等水域,開展環境生態考察活動。隊員們沿河岸徒步巡查,細致觀測記錄水質感官指標、水流狀況、河岸帶植被覆蓋及生態完整性,并依據專業標準開展初步河流健康評估。同時,團隊成員密切關注河岸環境治理現狀,詳實記錄污染隱患點,認真填寫巡河報告,為后續深入分析巢湖流域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范采樣精準監測,岸線維護見行見效
7月3日上午,在學院“水科學團隊”高旭博士的專業指導下,實踐團對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柘皋河、烔煬河、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等關鍵點位進行了規范化水體采樣。隊員們嚴格按照技術規程,科學選取代表性斷面,采集不同水層樣品,分析水體理化及生物指標。采樣間隙,團隊同步開展“凈岸行動”,清理河道沿岸散落垃圾,以實際行動改善河岸環境。

下午,團隊對巢湖學院滋蘭池、半湯河等水體進行了現場快速檢測,運用便攜設備測定pH值、溶解氧等關鍵參數,初步評估水質狀況,為校園水環境微治理提供即時數據支撐。
寓教于樂播種綠色,童心共護母親河
7月4日,實踐團走進巢湖市崗嶺社區,面向社區兒童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河流保衛戰”主題科普活動。同學們巧妙設計,將節水知識、垃圾分類、水源保護等環保理念融入“誰能更節水”情景模擬、“垃圾分類大闖關”卡片配對等趣味游戲中,讓孩子們認識到水資源污染的危害,掌握了實用的節水護水小妙招。活動尾聲,團隊向小朋友們贈送了原創設計的河流保護主題文創產品,如環保標語書簽、萌趣河鮮徽章等,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幼小心田生根發芽,培育新時代“小河長”。


調研問卷廣納良言,匯聚民智助力環保
7月5日,團隊向市民發放巢湖流域公眾環保意識與行為調查問卷,開展專題調研。問卷內容涵蓋公眾對本地水質的認知度、日常環保習慣養成、對河流治理的期望與建議等核心維度。此舉不僅高效收集了反映社情民意的寶貴數據,為團隊后續精準化、差異化開展環保宣教與實踐提供科學依據,更有效提升了社會公眾對巢湖生態保護的關注度與參與感,推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校地聯動共商治理,協同聚力擘畫未來
7月7日,團隊在指導老師晁天彩的帶領下赴安徽巢湖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開展專題交流座談。郭搏凡科長系統介紹了巢湖當前水環境質量狀況、主要污染源解析、近年實施的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及治理成效等情況。隊員們結合連日來的實地見聞,就觀測到的具體現象、存在的技術困惑與治理難點,與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探討。此次交流深化了學生對流域綜合治理復雜性與系統性的理解,為未來構建“高校智庫+地方實踐”的協同治湖新模式搭建了溝通橋梁。

探秘污水凈化之旅,科技賦能守護清流
7月8日,團隊赴花山污水處理廠實地調研。在技術人員帶領下,隊員們依次參觀了格柵間、沉砂池、生物反應池等核心工藝單元,全程見證了污水由濁變清的全過程。技術人員詳細講解了各環節處理原理及技術要點,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積極提問交流。通過實地學習,隊員們深刻認識到污水處理設施作為城市“腎臟”對保護巢湖水質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投身環保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巢湖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學子深入巢湖生態保護一線,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治水護湖實踐。通過科學監測、走訪調研和科普宣傳,隊員們既提升了專業技能,又增強了環保意識。隊員們承諾將持續投身生態保護,做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用實際行動守護碧水藍天,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文/李旭 圖/王煦然、羅沛霖、馮悅 初審/束道兵 復審/張凌 終審/陳小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