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深化生態文明教育,2025年4月至6月,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舉辦了第三屆綠色文化節系列活動,吸引了200余名同學參與。文化節以“雙碳引領新風尚 綠色筑夢新未來”為主題,通過開展創意實踐,傳遞環保理念,努力構建“理念-行動-機制”三位一體的綠色教育體系。
葉脈書簽:解碼自然之美
在潤德樓302實驗室舉行的葉脈書簽制作大賽中,參賽同學通過浸煮、去肉、漂白、染色、風干、塑封等工序,將普通葉片轉化為精美的藝術品。比賽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專注地操作每一個步驟,最終完成50余件獨具匠心的作品。經專業評委從創意性、工藝水平、色彩搭配等維度綜合評定,董宇康同學制作的系列書簽以獨特的漸變色彩設計獲得一等獎;肖禮鵬同學的作品巧妙融入星座元素,榮獲最佳創意獎。



植物識別:探索生態奧秘
植物識別比賽在潤德樓503會議室舉行,20支參賽隊伍通過PPT、短視頻等形式,生動展示各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態價值。唐瀅、李甜甜等同學詳細介紹了校園10種常見藥用植物的功效,獲得評委一致好評。比賽不僅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更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


細胞模型:微觀世界的藝術
細胞器模型制作比賽吸引了50余組同學參加。參賽者使用超輕黏土等環保材料,精心制作了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模型。劉曦、李俊情團隊制作的“動植物細胞對比模型”以精準的結構和鮮明的對比獲得最高分,生動展示細胞器的動態特征。這些作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立體模型,體現了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


植物拓印:非遺與自然的融合
植物拓印比賽倡導“零廢棄”理念,使用校園落葉、花瓣作為創作素材。參賽者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通過捶打、染色等傳統工藝,將葉片紋理永久保留在環保布袋上。活動不僅傳遞了環保理念,還讓參與者在創作中感受自然療愈,緩解現代生活壓力。

踐行雙碳,培育綠色未來。本屆綠色文化節通過多元活動,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校園生活,實現了從知識傳播到實踐創新的跨越。生物與環境學院將持續探索綠色教育路徑,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高校力量。(圖/賀宇航 文/吳孟晗 初審/束道兵 復審/張凌 終審/徐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