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與安巢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攜手,在校內共同舉辦了以“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為主題的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活動。活動以知識科普、互動體驗、實踐倡議等形式,向師生傳遞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呼吁全社會共同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科普宣傳進校園,點燃青年環保熱情
活動當天,生物多樣性主題展板與宣傳標語吸引了眾多師生駐足。學院志愿者與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組成科普小隊,向同學們發放《生物多樣性保護手冊》《生態環境宣傳進學校》等資料,結合巢湖生態系統特點,講解濕地保護、瀕危物種修復等知識。“原來巢湖濕地有這么多珍稀鳥類,比如東方白鸛、白頭鶴!”一名學生在聽完講解后感慨道,“保護生物多樣性真的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生物多樣性知識問答”互動區,參與者通過掃碼答題、趣味拼圖等方式贏取定制環保紀念品。寓教于樂的形式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短短兩小時吸引近500人次參與。

沉浸式體驗,讓生態保護“觸手可及”
活動過程中,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師生與生態環境分局黨員干部一起,參觀了環巢湖文化展館,體驗了環巢湖環境綜合治理線上監測平臺,聆聽了環巢湖生物棲息地及生物多樣性講解,集體觀看了巢湖濕地生態修復宣傳片。通過影像資料了解了近年來巢湖流域水質改善、鳥類種群數量回升等成果,引導青年學子關注本土生態研究,為區域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23級生物制藥專業張歡表示:“這些體驗讓我真切感受到,每一個物種都是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凌強調:“高校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我們正計劃與生態環境分局共建‘巢湖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將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培養更多生態保護專業人才。”
志愿行動落地,守護行動在身邊
活動尾聲,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師生與環保志愿者共同組成“護湖小分隊”,前往巢湖沿岸開展“清灘護鳥”行動,清理湖岸垃圾并觀測記錄鳥類活動數據。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水質快速檢測方法,通過pH值、溶解氧等指標分析,直觀呈現巢湖水生態現狀。

共筑生態未來,讓萬物自由生長
此次宣傳活動累計發放資料300余份,覆蓋受眾超700人,不僅普及了生物多樣性知識,更激發了公眾參與生態保護的主動性。安巢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韓梅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推動科普宣傳常態化,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守護生物多樣性,既是維系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使命,更是對人類未來負責的承諾。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凝聚政府、高校、公眾三方力量,共同繪就“水清岸綠、萬物競自由”的生態畫卷,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巢湖智慧。(文/魏鑫 圖/張歡 初審/張凌 終審/徐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