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2024年7月12日起,巢湖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地表水絮凝效果研究”實踐團隊赴安巢經開區半湯街道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地巡湖考察,采集水體樣本
7月12日,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裕溪河、半湯河、冷泉王半湯湖以及大閘河等水域,利用采水器等專業設備,對水體開展樣本收集以及水質檢測活動。志愿者們利用取水設備抽取了不同水域、不同深度的水體樣本,進行保存、標記,為后續在實驗室開展水質檢測提供了實驗條件。


檢測地表水質,分析實驗數據
7月13日至14日,實踐團隊成員進入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地表水中懸浮顆粒物的生物絮凝效果研究。志愿者們通過實驗,監測了自然水體中顆粒物與絮凝劑的反應,并對比了不同絮凝劑對水體中懸浮物的去除效果,最終選擇出合適的絮凝劑及用量,達到最佳的水質處理效果。根據實驗數據,志愿者們提出了針對性的水體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建議,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趣味實驗進校園,科普宣傳進社區
7月15日,實踐團隊前往崗嶺社區開展以保護水資源為主題的支教活動,志愿者們通過“你測酸堿我來猜”“自制簡易自來水過濾器”等趣味生物實驗活動,展示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團隊還在半湯街道溫泉社區、戰前村等地開展問卷調查,調研居民日常水資源使用情況,宣傳水資源節約和保護相關知識,增強居民環保意識。



踐行“兩山”理念,保護生態環境
7月16日,實踐團隊前往半湯街道生態文明公園,開展河流檢測以及維護工作。志愿者們分成三個小組,攜帶清潔工具,將水中的塑料袋和草叢中的廢棄物撿起,并分類投放,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對半湯社區地表水質處理進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水體懸浮物的處理思路,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有益嘗試,志愿者們將繼續努力奮進,護好綠水不辭難,用知識和熱情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用熱愛與堅守為我國生態保護事業注入青春力量。(文/韋心雨 圖/李申婷、錢碩 初審/張凌 終審/徐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