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黨委教師工作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安徽省關于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決策部署,聚焦學校內涵式發展,以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著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完善教師培育體系,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硬、業務能力強、育人水平高的師資隊伍,為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堅持師德師風為第一標準,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把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工作,激勵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 |
| |
![]() | ![]() |
一是注重師德養成教育。堅持把師德教育作為教師教育培訓的第一模塊,納入教師崗前培訓、骨干培訓和全員培訓。常態化開展師德專題教育,把師德教育貫穿日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全過程。搭建師德交流平臺,開展教學沙龍、教學觀摩、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將師德教育融入業務提升,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二是強化師德考核。修訂《巢湖學院教職工師德考核實施辦法》,落實師德考核機制,完善師德考核指標體系,將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崗位晉升、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及年度考核的首要標準。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實行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制”。
三是加強先進典型宣傳。定期開展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為從教滿30年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校園網主頁開辟專欄宣傳教書育人先進典型,編印《身邊的榜樣——學校師德師風典型事跡》,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作師德師風專題報告,讓教師與先進典型零距離溝通交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崇高理想、提升精神境界。
近年來,涌現出十余名五一勞動獎章、金牌職工、模范(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輔導員、工人先鋒號等先進師德榜樣。評選校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200余人;1名教師先進事跡入選安徽省《師德優秀典型先進事跡學習讀本》。
堅持以結構優化為重點,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本科教育教學師資需求,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注重人才培育,建立服務保障體系,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 | ![]() |
一是明確人才引進目標。將人才引進目標任務納入二級學院年度考核核心指標,實施領導干部引進人才目標責任制,明確領導干部引才責任指標,擴大人才引進“朋友圈”,營造“引才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氛圍和局面。調整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提高政策靈活性和吸引力。加大招聘宣傳,拓展引才渠道,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分批帶隊主動出擊,積極參加各類人才專場招聘會,聯系省內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對接人才招聘與人才信息共享工作。
二是注重人才培育。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處理好外引和內培的關系,既向外“引高人”,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也向內“培新人”,盤活存量資源。出臺《巢湖學院教職工進修培訓管理辦法(修訂)》,著眼青年教師的內培計劃,鼓勵教師在職攻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推動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實施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構建人才成長發展機制,讓高層次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
三是做好高層次人才服務。實行校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宣傳人才工作政策,聽取高層次人才對學校建設發展的意見建議,關心關注高層次人才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主動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不斷完善服務保障政策支持體系,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校園文化氛圍。
近年來,學校引進博士、教授等高層次人才200余人,從國內高水平大學引進學科帶頭人10余人。引進具備行業背景經歷的應用型高水平人才30余人,進一步充實學校應用型師資隊伍。
堅持以教師發展為中心,打造教師成長優質路徑
學校聚焦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構筑教師立體化發展渠道,多維度促進教師成長,全面提升教師能力水平。
![]() | ![]() | |
![]() | ![]() |
一是重視青年教師能力提升。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為新進青年教師配備導師,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青年教師制定職業發展規劃,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加強崗前培訓和校本培訓,創新青年教師入職教育形式和內容,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搭建教師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教學沙龍,開展首屆湯山博士論壇,開闊青年教師學術視野。
二是引領骨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鼓勵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鍛煉,開展科技服務,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實踐鍛煉納入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制定實施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鼓勵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赴國內外訪學研修、參加學術交流,提升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通過支持申報一流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三是注重名師示范引領。根據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引培并重,從優秀教師中遴選教學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高級職稱教師擔任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引領教師積極有效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支持教師申報省部級以上教科研項目、教學建設項目、實驗室建設項目,舉行教學示范課、教科研學術講座,培養教學名師和學術帶頭人。
近年來,選派100 余名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后研究,或參加國內外訪學。遴選11人擔任科技副總,309名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實踐鍛煉。學校現有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人,“江淮文化名家”領軍人才及青年人才3人,安徽省特支計劃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17人,省級教壇新秀38人,安徽省高校高端人才引育行動項目6人,省級教學團隊16個,省級科研團隊5個,碩士生研究生導師 100人。
堅持以制度改革為抓手,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
學校積極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保障體系,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 | ![]() | |
![]() | ![]() |
一是建立健全崗位聘任管理制度。制定實施《巢湖學院崗位設置與聘用管理辦法(試行)》《巢湖學院專業技術崗位聘期考核辦法(試行)》,完善教師崗位分類分級評聘,將職稱評聘與分級聘用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教學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和思政系列等各類教師評聘條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實行開放、多元、公平的競聘機制。
二是完善績效分配和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巢湖學院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崗位津貼實行分類考核,深化績效分配改革,完善績效分配導向。規范職稱評審工作流程,充分發揮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激勵作用和導向功能。印發《巢湖學院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實施辦法(暫行)》分類設置標準,選聘“學術骨干”“湯山英才”“湯山學者”,加快人才梯隊建設,充分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學校申報的案例《堅持做到四個“第一”持續推動教師評價改革》成功入選安徽省2022年度教育評價改革優秀案例。
三是完善各類人員管理辦法。修訂《巢湖學院勞動合同用工管理辦法》,完善崗位激勵政策,不斷提高勞動用工人員待遇。出臺《巢湖學院勞務派遣人員管理辦法(暫行)》,充分調動各類用工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修訂《巢湖學院教職工校內調動及轉崗管理辦法》,規范學校教職工校內調動和轉崗工作,促進人員合理流動,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未來,教師工作部(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將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高水平師資隊伍培養力度,持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和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提供師資保障。(文、圖/趙潔 初審/孫瑋 終審/彭正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