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教師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應受到尊敬,要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師。長期以來,廣大教師為教育事業付出了辛勞、奉獻了力量、貢獻了才智,要在廣大教師中、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希望廣大教師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2016年9月9日),《人民日報》2016年9月10日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加強師德 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7日),《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指示(2017年5月),《人民日報》2017年5月26日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這對我們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樣,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慮大學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人員構成、培訓體系等。高素質教師隊伍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組成的,也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帶出來的。2014年教師節時我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4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今天再強調一下。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責任。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制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我們的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敬重學問、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同時,也要看到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出現的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解決。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日),《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實踐中,我們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這是我們對我國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來之不易,要始終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要堅決依法依紀予以嚴懲。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9月10日),《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強,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第三,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第四,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第五,自律要嚴,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3月18日),《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廣大教師迎難而上,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守護億萬學生身心健康,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全國廣大教師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了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要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確保全面復學、正常復學、安全復學。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2020年9月9日),《人民日報》2020年9月10日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做好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繼承發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要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講話(2021年3月6日),《人民日報》2021年3月7日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也很難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大學教師對學生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要研究真問題,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要堅定信念,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21年4月19日),《人民日報》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