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7月21日,巢湖學院“情系桃州 筑夢廣德”教育關愛服務團在指導教師冀祥麟的帶領下,來到宣城市廣德市桃州鎮,開啟為期10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本次社會實踐聚焦思政引領、身心成長、文化傳承等七大模塊,并精心設計了系列特色課程,旨在為當地新興領域留守兒童帶來一個充實、健康、快樂的暑假。

支教首日,破冰課上,實踐隊員耿鵬以充滿童趣的互動游戲為引,像“名字接力大挑戰”,讓孩子們在歡笑中快速記住彼此與志愿者名字,打破陌生堅冰,原本安靜的課堂,瞬間被歡聲笑語填滿,為后續深度交流筑牢情感橋梁,也讓團隊與孩子的心貼得更近。

實踐團隊孫攀玲為孩子們帶來了精心設計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課。她用真實溺水案例視頻、揪心數據,搭配生動講解,剖析溺水危害、易發生場景,手把手教孩子們防溺水“六不”準則、遇險自救與施救方法。孩子們專注聆聽,踴躍參與問答,在模擬“溺水救援”情景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這堂干貨滿滿的課,為孩子們夏日安全牢牢加上“防護鎖”。

紅色課堂上,實踐隊員曹雯靜為孩子們帶來了“紅星”手工折紙活動。她先講述紅星背后的紅色故事,從革命先輩的信仰堅守,到紅星象征的希望之光,大家跟著步驟折“紅星”,稚嫩小手認真折疊、塑形。當一顆顆鮮艷“紅星”誕生,孩子們舉著作品歡呼,紅色基因也在這一折一疊間,悄然植入心間,厚植愛國情懷。
“我非常喜歡剪紙,這個活動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這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非常好,我以后每天都要來暑托班。”來自南塘社區的武晨陽小朋友展示著自己的剪紙作品興奮地說。

面對孩子們的作業難題,實踐隊員耐心傳授技巧,從數學公式推導,到語文閱讀理解思路,細致講解、循循善誘。遇到共性問題,還會開展小型知識點拓展課,助力孩子們鞏固知識、提升學習信心。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學子用行動踐行擔當,在廣德市桃州鎮書寫教育關愛故事,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知識、愛與希望的種子。相信這些種子會在未來的日子里生根發芽。(文/方鵬 圖/社會實踐團隊 初審/殷慧敏 復審/郝江鋒 終審/陳小波 發布/冀祥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