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9日,巢湖學院“青春賦能 鄉約同行”關愛服務團在指導教師冀祥麟的帶領下,來到長豐縣下塘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以老黨員走訪傳魂、紅色教育鑄情、以手工課堂啟智、安全教育護航為主題開展系列社會實踐,用青春行動為紅色精神傳承與鄉村兒童教育注入活力,以實際書寫助力鄉村發展的青春答卷。

精神鑄魂:讓紅色教育浸潤童心沃土
7月6日,實踐團來到下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地方黨史展板介紹基層治理經驗。實踐團為實踐所帶來“銘記七七 砥礪前行”系列活動,通過宣講串聯起愛國教育篇章,實踐隊員以史為綱,帶領孩子們回溯歷史,讓紅色記憶照進現實。為深化理解,團隊設計“蒙眼礪行”情景游戲,10名兒童模擬紅軍突圍,在協作穿越障礙中,體悟先輩智慧與勇氣?;顒游猜?,《小兵張嘎》的觀影引發熱議,留守兒童劉小斌在分享會上說:“嘎子哥教會我,勇敢是保護家鄉的力量?!闭蔑@紅色教育的感染力——讓家國情懷,在兒童心中落地生根。


紅脈傳承:老黨員囑托點燃青春擔當
實踐過程中,團隊重點走訪了黨齡36年的老黨員許爺爺。他講述早年參與水渠修建、調解鄰里糾紛的經歷,用一段段扎根基層的故事,傳遞著信仰的力量。許爺爺緊握志愿者雙手叮囑:“年輕人要學好本事,把黨的好傳統傳下去!”這份跨越代際的紅色傳承,讓青年志愿者深刻領悟信仰的重量,堅定接續奮斗、傳承精神的決心。

手工啟智:在指尖創意里激活童年潛能
7月4日,志愿者在下塘鎮青州社區開設手工課堂。扭扭棒、黏土等材料在孩子們手中變為創意作品:五年級學生王小雨剪出卡通臉型輪廓,用粉色扭扭棒編織“麻花辮”;7歲男孩李浩用黏土捏出恐龍造型上衣,引得同伴爭相模仿?!昂⒆觽儶毩⒃O計的能力遠超預期”,志愿者張藝露觀察到,手工活動顯著提升了兒童的專注力與協作意識,為孩子們打開想象與創造的窗口,引領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挖掘自身潛能,學會團隊協作。志愿者還針對留守兒童開展學業輔導,用彩色便箋紙標記解題技巧,并設置“煩惱樹洞”環節傾聽心理困惑。

安全護航:以影像力量筑牢防溺屏障
7月9日,團隊成員來到下塘鎮參與下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協助制作防溺水宣傳微視頻,圍繞“識別危險水域”“溺水正確做法”等要點,與“小演員”們一起,通過情景模擬、警示引導,將安全知識轉化為直觀影像,此次拍攝突破傳統宣傳模式,以接地氣的情景模擬視聽說內容,擴大防溺教育覆蓋面,為地方暑期防溺水宣傳增加“影像防線”。

實地走訪的過程中,志愿者還面向社區開展防溺水宣傳。結合暑期安全提示單,向家長普及“遠離野泳”等要點,覆蓋200余戶,將關愛轉化為守護生命安全的實際行動,把服務落到基層急需處。

此次實踐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以多元形式賦能鄉村,傳承紅色精神,更以青春之力激活基層發展動能。未來,團隊將持續深耕,讓“青春賦能”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用實際行動續寫溫暖篇章,讓青春光芒照亮更多基層角落。(文/張藝露、冀祥麟 圖/社會實踐團隊 初審/殷慧敏 復審/郝江鋒 終審/陳小波 發布/冀祥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