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數學與大數據學院馬永梅教授在篤行樓203會議室作了題為《基于灰色定權聚類法在教學評價中的模型構建》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數學與大數據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陳佩樹主持、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統計與大數據管理系教師參加。

馬永梅在講座中深入剖析了當前在線教學評價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她指出,隨著在線教學平臺的大規模應用,學習者行為數據已形成海量積累,但現有研究多聚焦教師視角,評價方法單一且趨于形式化,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學習動態。為此,她提出從學生視角切入,通過分階段(分學期)的過程性評價,實時監測學習狀態并反饋干預,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在模型構建環節,馬永梅詳細闡述了基于灰色定權聚類法的教學評價模型。該模型以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導向性為原則,構建了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等多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灰色白化權函數將指標值轉化為灰類隸屬度,最終通過灰色定權聚類法進行聚類分析,結合灰色馬爾科夫模型動態監測學生學習狀態,實現了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精準畫像與階段性管理。這一方法有效解決了數據不確定性問題,使評價結果更具客觀性與精準性。
講座中,馬永梅強調,過程性評價相較傳統評價模式更具動態性與發展性,其核心在于通過數據驅動的反饋機制,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的積累。她表示,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模型,探索多維度數據融合,推動在線教育評價從“結果導向”向“過程-結果協同”轉型,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本次講座為在線教育評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對推動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教學質量監測與改革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文/岳霄霄 圖/屈紅紅 初審/岳霄霄 復審/蘇先鋒 終審/陳佩樹 發布/何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