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部署,貫徹落實《高校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工程實施方案》,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根據《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實施辦法》(附件1,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教育部決定啟動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工作。為做好我校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圍和獎項設置
(一)受理成果范圍
為適應新時代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需要,根據哲學社會科學一級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研究布局,借鑒歷屆評獎經驗做法,本屆評獎的受理成果范圍包括:1.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2.馬克思主義理論;3.中共黨史黨建學;4.紀檢監察學;5.公安學;6.哲學;7.理論經濟學;8.應用經濟學;9.法學;10.政治學;11.社會學;12.民族學;13.教育學;14.心理學;15.體育學;16.中國語言文學;17.外國語言文學;18.新聞傳播學;19.考古學;20.中國史;21.世界史;22.藝術學;23.管理科學與工程;24.工商管理學;25.農林經濟管理;26.公共管理學;27.信息資源管理;28.國家安全學;29.設計學;30.區域國別學。
本屆評獎單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由原“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受理成果范圍與上述“13.教育學”整合設置,對教育學成果單獨組織實施。專區具體獎項設置和數量、申報資格和要求、申報單位和名額、申報辦法和程序等單獨安排,詳見附件3—5。本屆評獎的受理成果范圍及“教育科學研究”專區不得同時申報,每位申報者只能申報一項成果。
(二)獎項設置和數量
本屆評獎的獎項分為:著作論文獎、咨詢服務報告獎、普及讀物獎、青年成果獎。著作論文獎、咨詢服務報告獎分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普及讀物獎和青年成果獎不分等級。按照確保質量原則,允許各學科、各等級獎項有空缺。
本屆獎勵名額1500項,其中“教育科學研究”專區190項。各學科的獎勵名額,結合國家戰略和學科發展需要,依據該學科申報數占所有學科申報總數的比例進行分配,重點突出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新興和交叉學科研究,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有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二、申報資格與要求
本屆參評成果范圍是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專著、編著、譯著、工具書、古籍整理等);2.論文;3.咨詢服務報告;4.普及讀物。
注意:具體申報資格和要求詳見《實施辦法》有關規定及相關答疑(附件2)。
三、申報單位和名額
本屆評獎實行限額申報。
四、申報辦法和程序
(一)本屆評獎采取網上申報方式。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主頁(http://www.moe.gov.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平臺?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申報系統)為本次申報的唯一網絡平臺(不含“教育科學研究”專區)。通過校內評審的成果由科研處統一上傳到申報系統中。
(二)申報者可訪問(無需登錄)申報系統下載《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評審表》(以下簡稱《申報評審表》),按要求填寫、打印后提交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申報評審表》啟用2025年新版本,以前版本無效。
(三)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匯總。審核重點:1.申報成果是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研究導向;2.是否符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有無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爭議;3.申報成果是否涉及國家秘密;4.申報資格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申報材料是否真實。如發現不符合規定或弄虛作假情形,一經核實取消申報資格。
五、紙質申報材料
(一)紙質申報材料包括:《申報評審表》、申報成果及證明材料。
(二)各類材料的裝訂報送要求
1.《申報評審表》均為10份(至少1份原件),統一用A4紙雙面打印。
2.申報成果
著作類、普及讀物類成果一式4份,須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膠加貼標簽,標明申報單位、申報者和所申報的學科范圍。
論文類、咨詢服務報告類成果一式10份(可用復印件)。論文類成果材料包含所在期刊封面、目錄頁、版權頁和論文全文,咨詢報告類成果包含咨詢服務報告和采納證明。
3.證明材料
證明材料與《申報評審表》份數一致,統一裝訂在《申報評審表》后。論文及咨詢服務報告類成果按《申報評審表》、成果、證明材料的順序裝訂。
(三)和申報成果無關的信息和材料無需提供。評獎結束后,無論申報成果是否獲獎,所有申報材料一律不再退還。
六、申報時間安排
請各二級學院于11月10日前將紙質申報材料及《申報評審表》(DOC格式)、成果(PDF格式)、證明材料(PDF格式)、意識形態審核表紙質版(附件9)統一報送至科研處。
“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申報請于11月3日前將《申報評審表》(DOC格式)、成果(PDF格式)、證明材料(PDF格式)、意識形態審核表紙質版(附件9)統一報送至科研處。
因上級安排暫時未出,若時間安排有變動將另行通知,請及時關注科研工作通知。
七、其他注意事項
1.本屆參評成果的時間范圍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的著作,以公開在圖書版權頁標注的第一次出版時間為準;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研究報告,以公開在期刊版權頁標注的第一次刊登的時間為準;咨詢服務報告類成果以被有關部門采納的時間為準。
2.申報者申報期間人事關系不在高校,但成果發表期間在高校任職或兼職的,可從原任職或兼職高校申報。
3.每位申報者只能申報一項成果;參與其他成果申報的,項數不限。
4.請申報者務必認真研讀《實施辦法》及申報答疑材料,按要求規范填報《申報評審表》。
聯系人:曹多軍
聯系方式:0551-82361536
科研處
2025年10月27日
附件1: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實施辦法.docx
附件2: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答疑.docx.docx
附件3: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工作安排.docx
附件4: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實施辦法.docx
附件5: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申報答疑.docx.docx
附件6: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評審表.doc.doc
附件7: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專區申報評審表.doc.doc
附件8: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第十屆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申報工作的通知.pdf.pdf
附件9:巢湖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類項目及成果評獎意識形態審核表.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