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山東大學胡友峰教授應邀來校作題為《科研項目申報、論文寫作暨新文科建設》的學術報告。各學院院長、副院長、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擬申報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及其他感興趣的教師聆聽。報告會由黨委委員、副校長丁俊苗主持。

胡友峰教授結合自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經歷,闡述了項目申報的基本要領,包括課題名稱的撰寫要做到“簡”“明”“扼”“要”,文獻綜述要做到“四個關鍵詞+五大原則+三個細節”等。同時,強調項目申報要有一個長遠規劃,從“點”做起,然后“點—線—面—體”,最后形成一個整體。針對論文寫作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等諸多問題,胡友峰教授提出了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與解決思路,包括文獻處理、理論對話、寫作方略、修改策略和投稿攻略等,并指出閱讀文獻是讀、思、寫三位一體的過程,這是將客觀文獻轉化為主觀材料的關鍵。

丁俊苗對胡友峰教授在報告中傾囊相授,尤其是關于科研項目申報和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個人經歷和心得,表達了誠摯感謝。他從思想和方法兩個層面對報告會進行總結:一是在思想層面,強調培養科研信心的重要性,提倡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努力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二是在方法層面,建議通過廣泛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獻,深入挖掘和細化研究問題,利用綜合性思維模式優化論文寫作過程,確保符合評審專家的期待。(文/張平改 圖/張斌 初審/陳海銀 部門審核/姚磊)
胡友峰教授簡介:
胡友峰,1977年3月出生,安徽金寨人。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大學人文社科期刊社副社長,《新文科理論與實踐》編輯部主任,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藝美學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學項目16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北大學報》《復旦學報》《人大學報》《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12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90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40余篇。先后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一流課程等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