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皖西紅旅·青年創客調研團”于7月5日至11日深入金寨,在茶香里探尋助農路徑,在電商浪潮中踐行青春擔當,在紅色沃土上感悟初心使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青春力量。
授旗明向再出發,聚力共繪振興圖
7月5日下午,實踐團趕赴金寨,參加由金寨團縣委舉行的鄉村振興志愿行見面會暨培訓會。會上,金寨團縣委負責人解讀了當地鄉村振興實踐調研的重點方向,分享了往年優秀暑期社會實踐的典型案例。培訓中,基層工作者就“如何精準對接鄉村需求”“調研實踐注意事項”等內容展開指導,志愿者們認真學習記錄,為后續實踐筑牢基礎。

傳承紅色基因,賦能青春創業
實踐團走進安徽金寨梅山水庫,實地探訪這座承載著厚重紅色記憶與時代精神的水利工程,團隊成員沿著水庫建設者的足跡,通過走訪紀念館、訪談返鄉青年等形式,切身感受建設梅山水庫所蘊含的艱苦奮斗和一往無前的精神,詳細了解梅山水庫紅色文化的傳承現狀與開發潛力。

直播金寨紅土地,青春力量助振興
一場以“紅色文化賦能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直播活動走進革命老區金寨縣。直播中,實踐團成員感慨道:“金寨的紅色文化不是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歷史,而是我們這代人創業的‘精神密碼’和‘資源寶庫’。”據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寨通過搭建紅色文化研學平臺、出臺青年創業扶持政策、整合紅色資源與產業發展規劃等舉措,持續優化創業環境,讓紅色文化成為吸引青年回歸、留住青年奮斗的“強磁場”。

紅色沃土憶初心,精神傳承勵擔當
實踐團走進金寨紅軍廣場,在革命烈士紀念塔前敬獻花籃、鞠躬致敬。在金寨縣烈士紀念館,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實物,訴說著金寨兒女為革命勝利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10萬金寨兒女參加紅軍,僅幸存1.2萬人,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初心使命。”講解員的話語讓團隊成員深受觸動。

金寨茶區訪青創,文化傳承助振興
金寨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茶葉資源豐富、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厚重。調研期間,實踐團成員不僅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茶農勞作,更以課題調研為導向,針對當地青年返鄉參與茶產業創業就業的現狀展開走訪——通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梳理出青年在技術培訓、資源對接、品牌運營等方面的需求。
在六安瓜片博物館內,六安瓜片的百年制茶史與金寨紅色革命史交相輝映。講解員介紹,當地正以紅色文化為紐帶,將茶產業發展與革命精神傳承相結合,吸引青年返鄉促進茶產業的升級換代。
“老一輩在艱苦環境中開辟天地,我們年輕人也能在茶山上闖出一番事業。”一位返鄉創業青年的故事在博物館的展示中格外亮眼,他將紅色故事融入茶品包裝,用直播講述茶與革命的淵源,讓六安瓜片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吸引力。



田間地頭探產業,科技賦能促振興
白塔畈鎮是金寨縣科技賦能促進鄉村振興的典范。實踐團深入采訪了白塔畈鎮王主任和詹書記。他們均詳細介紹了白塔畈鎮依托紅色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的總體思路,強調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而紅色文化是激勵青年扎根家鄉、干事創業的精神富礦。采訪中,詹書記談到,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產業發展,引導更多青年帶著技術、理念返鄉,是當前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在當地中醫藥種植基地,調研團隊實地考察了天麻、白芨等特色中藥材的種植情況。基地負責人詳細講解了兩種藥材的生長特性、科學種植技術以及市場前景。
金寨白塔畈鎮正積極探索中藥材深加工模式,計劃通過延伸產業鏈,并規劃借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讓優質中藥材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



青年是鄉村振興的創新引擎,鄉村是青年成長的廣闊天地。巢湖學院“皖西紅旅·青年創客調研團”循著紅色足跡,積極探尋從青年返鄉創業的鮮活實踐到紅色文化賦能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在政策引路、組織搭臺、資源支撐、生態保障等多方協同下,廣大青年將會以奮斗之姿在鄉野沃土中書寫美好畫卷!(文/宋佳、徐紅杏 圖/施展峰 初審/何東海 復審/解雪梅 終審/徐兆武 發布/季鵬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