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校園心理健康文化,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經濟與法學學院開展“我愛我,做更好的自己——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通過“氣球大作戰”、“指紋DIY”、“熒光夜跑”三大特色活動,幫助同學們在互動中觸摸心靈溫度,在體驗中積蓄成長力量。
球影躍動,心向輕盈
“氣球大作戰”活動在第一運動場有序開展。參與者腳踝各縛3枚氣球,在限定區域內展開趣味競技,目標為踩破他人氣球,同時守護自己的氣球,計時結束后,剩余氣球數量最多的同學獲勝。氣球在褲腳甩成靈動的弧線,大家采取不同的攻防策略,當最后一聲氣球爆破聲落下,現場響起歡呼。活動現場,參與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敏捷的肢體協調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在氣球破裂的輕響與歡笑聲中完成壓力釋放。經過激烈角逐,誕生三名獲勝者。陽光下,肢體的跑動帶動情緒的流動,踩破的是氣球,釋放的是藏了很久的緊繃感。活動通過具象化的壓力轉化形式,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建立積極應對心態,學會與壓力“和解”。

拓印自我,繪就心圖
“指紋DIY”環節,參與者以指紋為“創作原點”,借助顏料在紙上進行意象化表達。參與者將手指蘸取顏料,彩色顏料與指尖觸碰,隨后在畫紙上按壓出清晰的指紋,一枚枚獨一無二的指紋在畫紙綻放。或拓印成向陽花傳遞溫暖,或疊加成參天樹,象征成長力量。陽光映照著同學們專注的側臉,大家認真創作并分享背后的故事。當指紋成為自我表達的媒介,學生們在細膩的勾勒中讀懂:接納“不完美的獨特”,正是邁向心理成熟的第一步。活動引導“以紋觀心”,讓指尖的溫度轉化為心靈的聯結,讓指紋成為自我接納的起點,在創作中照見“天生不同,各自璀璨”的生命底色,繪就更舒展的人生畫卷。

光隨步舞,跑亮征途
暮色垂落,熒光攢動。每位參與者領取熒光棒,隨著發令哨響,大家手持熒光棒如流動的星河涌入跑道。同學們沿跑道慢跑,此起彼伏的笑聲中,熒光棒的光隨著步伐明滅閃爍,點點熒光匯聚成璀璨光海,映著每個人臉上的汗水與笑容。參與者表示,“一個人跑步總覺得堅持不下去,跟著大家一起跑,熒光棒的光好像把害怕和孤單都照亮了,風一吹,煩惱也煙消云散。”當奔跑被賦予“發光”的儀式,汗水帶走焦慮,熒光棒點亮勇氣,同伴的腳步聲化作無聲的加油,每束閃爍的熒光,都是內心能量的外顯。運動app同時記錄下蜿蜒的軌跡,那是腳步丈量的距離,更是心靈舒展的“成長圖譜”。活動引導學生在汗水中感受多巴胺,在光影交織的路途中感受心理能量。步伐丈量的不僅是距離,更是拋卻焦慮、擁抱當下的心靈旅程。

本次心理健康月活動緊扣大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多感官參與的實踐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生活場景,將抽象的心理關懷落地為可觸摸的快樂、可分享的溫暖、可丈量的進步,同學們能夠在體驗中與自己和解,與世界聯結,筑牢“輕裝前行”的心理底氣。經法學院將持續聚焦學生真實需求,以更豐富的活動形式,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更貼合實際,更溫暖人心。(文/王一含、徐紅杏 圖/陶錦程、牛雨婷、高久江 初審/解雪梅 終審/石庭 發布/季鵬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