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純,女,漢族,1999年3月生,安徽六安人,中共黨員,外國語學院2016級英語(師范)三班學生。在校期間榮獲勵志獎學金一次,校級二等獎學金兩次,獲得2018年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競賽(英語組)總決賽一等獎,2017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B類二等獎,第二十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亞軍團體,第二十二屆“外研社·國才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華東地區總決賽三等獎,2017“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安徽賽區三等獎。被評為2020年巢湖學院雙優生、巢湖學院三好學生。在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順利進入面試。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為了讓采訪氣氛活躍些,見面時我問廖純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大學生活。她笑了笑,用三個四字詞語總結“做好準備,把握機遇,感恩經歷。”她說回憶起剛進學校的時候,她就定下了要在大學生活里充實自己,闖出一片天地的目標。“我喜歡思考,喜歡在大事情上做規劃,不喜歡打無準備之仗。”所以,在確定自己將成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之后,從高三暑假起她便苦練口語,閱讀外刊。“這是很有用的”,她說道。開學后,她是班級里為數不多的課上大膽積極發言的學生,給許多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為她今后參加各類專業比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到比賽,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的國際貿易技能大賽。作為一名師范生,她雖沒有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但是憑借流暢的口語和先前積累的豐富比賽經驗,獲得了總決賽一等獎的好成績。“如果沒有從高三起就苦練口語的準備,沒有平時和老師同學交流的積累,那我就沒有那么多能夠代表學校出去比賽的機會,也更沒有在比賽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的機會。”廖純總結道。對于隊友,老師,學院,學校,她都抱有感謝之情。如果沒有他們給予的機會,那她準備得再好也會無用武之地。的確,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只有準備好了,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牢牢把握住。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廖純而言,每一次的充分準備都是她抓住機會的制勝法寶。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
在今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廖純順利地進入面試,現正在積極準備面試中。問及如何備考國考的,廖純向我強調,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內心,還要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像許多大學生一樣,她在大三的時候也面臨著考研、考公、考編,還是就業的抉擇,再三考慮后,她把方向放在了公務員考試上。在輔導員老師的建議和聽取優秀學子回校分享經驗的講座后,她更加堅定了考公的決心。
講到備考期間的努力,她堅定地望著我“累肯定是累的,不過值!”她在大三下學期決定考公,當時正值期末,大三下的專業課程多且有一定難度,期末復習的任務也很繁重。在網上查閱資料,閱讀別人的經驗貼之后,她購買了許多資料,在緊張的六月開始了期末復習和公務員考試的備考。
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像其他學長那樣為了考公或考研,放棄一切鍛煉自己的機會。倒并不是盲目自大,覺得自己游刃有余,又或是對于考公,她只是去“打醬油”因此沒有全身心投入。她轉述魯迅先生的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我相信我能統籌安排好。”大三的暑期,她依舊選擇了繼續在培訓輔導機構的兼職教學。輔導班的工作從早到晚連軸轉,但國考在即,她便利用深夜和周日休息的時間刷公務員考試和英語專八考試的題目,這倒反而逼著她不斷提高復習的效率。
大四專業實習,考慮到自己是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去鳳臺縣頂崗實習。在她心里,雖然考公是第一位的,但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她是懂的,因而,能從事本專業的教育也是她就業的一個備選方案。雖然她此前有過培訓輔導機構任教的經歷,但正兒八經地站在全日制班級的講臺上,這還是第一次,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實習期間,英語學科的教學任務相對較重,她一方面要上課備課,另一方面還要思考在農村小學多媒體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如何讓孩子們喜歡英語,周末還要出試卷改試卷。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她經常旁聽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在網上查找資料,每天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但她仍然沒忘記復習國考知識點,在周末的時候經常花一整天時間在宿舍里刷題。在離國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她每天都刷題到深夜,把國考歷年真題刷了三遍。
考試臨近時,正值實習學校的教學檢查周,她每天除了上課備課之外還需要準備各種檢查材料,準備公開課教學,“后期忙得暈頭轉向的,有時候特別累的時候就想不考國考了,干脆好好準備來年的省考吧。”但她轉念又想既然準備了,那就不要輕易放棄每一次的機會。“不能還沒有上戰場,就當了逃兵啊!”她笑言。
國考備考后期,她發現自己在整套試卷的用時分配上還有很大問題,卻又不知該如何科學提高。“這個時候一定不要自己鉆牛角尖,一定要多和身邊人交流,尤其是和考友交流,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心理壓力也小點。”廖純如此說道。雖然實習工作很忙,但她仍然堅持看書刷題,擠出時間提升自己。在忙碌的實習工作中,她把考公復習當作一種樂趣,不拋棄,不放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功夫不負有心人,廖純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國考當中順利闖進面試。
我想,擁有明確的目標,并愿意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堅持,這才是她成功的秘訣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采訪的最后我向她詢問,有什么公考的建議和經驗分享給學弟學妹們。她靦腆地笑了笑說:“我不是大神,沒有什么大技巧教給大家,就兩個字‘做題’”。她強調,公考題目涉及模塊多,題量大,時間少。開始備考時,除了看輔導書上每一模塊的資料之外,一定要先寫一整張試卷感受一下。若是單獨寫某一模塊的題目,會產生每一題都不難,每一題都會的錯覺,后期模擬時候總成績不佳會有很大挫敗感。
她還分享了一件備考期間的趣事,她說自己自小數學不好,在公考題目中有一些簡單數學題和計算題,這些題的分值加起來也不少,為了掌握這一模塊,不輕易放棄每一分,她便苦練數學。連續兩周,她都在寫數學題,但是在做完一次模擬試卷后,她發現數學題對她來說還是如天書一樣看不懂。“當時真是哭笑不得,又有點絕望,改完試卷就把數量分析的那一本資料書扔了”,扔完之后她立馬就后悔了,等去垃圾桶再找時,早已是空空如也——被保潔阿姨撿走了。回憶起備考筆期的經歷,她滿眼笑意。聽到這里,我也被她逗笑了。廖純卻又嚴肅起來,她說備考的時候不能自已欺騙自己,一定要腳踏實地,細心細致:單獨做某個模塊題的時候覺得很簡單;或者有的題目看一眼很簡單就不不假思索,認為勝券在握了;又或是平時練習時眼高手低,挑題目做,這都是錯誤的。無論是什么題,一定要靜下心去好好讀題、審題、做題,她在前期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備考前期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卻是事倍功半,甚至做了很多無用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前不懂這句話的含義,備考時才真正懂得,無論做什么,都要踏踏實實”。她總結道。
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國考的面試尚未開始,對于她來說,國考的結局塵埃尚未落定,她本不愿意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接受我的采訪,但實際上對于我而言,無論國考面試的結果如何,她都當得起“優秀”這個詞——不是因為她的筆試成功突圍,也不是因為她的一摞子厚厚的獲獎證書,而是因為,她對于未來有著明確的目標。比如她在被錄取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后就開始有意加強自己的英語口語練習;比如在校期間,圍繞自己的所學專業,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夯實專業基礎;比如在備考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期間,她沒有放棄師范生的專業實習,而是積極參加頂崗實習,為自己的師范專業學習劃傷一個圓滿的句號……仰望星空的同時,她沒有忘記要腳踏實地,這樣的廖純,定是能當之無愧受得起“優秀”的評價的,不是嗎?
采訪手記:采訪結束后,廖純給我發了一段配圖的文字: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句話!“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前方的路雖然遙遠,或許會有風雨,會有坎坷,但只要目標明確,向前奔跑,終有抵達的那一天。愿你青春燦爛,愿你前途光明。我想,這既是她的目標,也是我們每一位當代青年人的目標吧!(文/曹梅 圖/受訪者提供 審/單自華、陳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