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圓寒,女,漢族,1997年9月生,安徽廬江人,中共預備黨員,旅游管理學院2016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曾任旅游管理學院基層團支部宣傳部長。在校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榮獲校級一等獎學金,考取導游資格證等證書。被評為“巢湖學院三好學生”。由其主持的省級大創項目《度假型酒店自媒體營銷現狀分析與創新策略——以大禹·開元為例》順利結題,獲得“優秀”等級,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度假型酒店自媒體營銷現狀分析與創新策略——以大禹·開元為例》。在2020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蔡圓寒一志愿報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初試總分383分,后調劑到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專業。

考研的旅途,向來是一個人的孤勇,在這條路上,她疲憊不堪,她孤獨彷徨,但她一直咬牙堅持。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在朦朧的前路里,她終是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點點星光!
立志如山,行道如水
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
初入大學的蔡圓寒是彷徨不安的,高考數學只有五十幾分的她一度想要復讀,母親怕她壓力過大,鼓勵她環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個人的修為,人生如畫,全看造化,“或許你的命就在這里”,母親頗具幾分唯心主義色彩的話讓她下定決心不去復讀,直接選擇了巢湖學院讀書。“這絕不是一個很完美滿意的開場”,在她不緊不慢的語速中,我們慢慢走進這個看起來永遠冷靜沉穩的女孩兒的大學生活。
和大部分同學的大一生活一樣,她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渴望,大一的蔡圓寒加入了學校的春筍文學社和錦城cosplay社,并成了旅游管理學院基層團支部的一名小干事。友愛的同學關系、和諧的寢室氛圍、忙碌的校園生活慢慢地填滿了她失落的心,“我覺得這樣的生活看起來確實算充實的,我也得到了一些該有的鍛煉,但是我總隱隱覺得我不該是這樣的,或者說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說到這里,女孩兒年輕的面龐閃過一絲雀躍的光彩。
大二上學期一個平靜的傍晚,她獨自坐在舊操場上思考自我。“猶記年少時,偏愛仰慕的是金庸書中瀟灑肆意的俠客,飛檐走壁,仗劍江湖,好生愜意。也曾想一人一劍游遍這四海,朝時飲露,暮時踏月,奈何囿于小小課堂之中,一腔熱血無處可宣。然而待年歲愈長,骨子里涌動的喧囂也似乎漸漸平息……”手機備忘錄里寫滿了她滿是少年義氣的小心思。日光一點點散去,夜色從四處襲來,她看著操場上努力訓練的體育生,心也跟著那些跳動的腳步變得起起伏伏,忽地想起年少的江湖夢,四月,那沉寂許久的血液好似蘇醒一般,慢慢燃燒起來。她在那個平靜又激蕩的傍晚找到自己新的方向——成為一名歷史學的研究生!有了目標的蔡圓寒如同在迷霧林中尋到方向的鳥兒一般,誠如母親所言“環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在于個人的修為”,她的大學生活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談及為什么要選擇近現代史專業,蔡圓寒侃侃而談:“我喜歡中國文化,喜歡世界各地的文化,這個‘文化’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歷史給人們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歸屬感以及教化作用,以前我是很不愿學習近代部分的歷史,它對我來說就是一部心酸的百年屈辱史,但慢慢讀一些史學大家的書,我開始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去看待事物,學習歷史并不是讓我在某些個激昂的片段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而是以學會一種發展的辯證的思維,所以最后我選擇了報考近現代史的研究生,這個選擇對我來說意義頗大,它是一種自我的內在的成長。”目標志向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于此蔡圓寒有她自己的考量。她將學習計劃分為兩個大部分,其一是前期學習階段,其二是正式備考階段。大二到大三都是她的前期學習階段,在此期間,她并未因為準備跨專業考研而對本專業學習有所松懈,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課下認真完成專業任務,學習生活之余,她也參加一些小活動鍛煉自己,“我其實不算一個優秀的學生,甚至可以說挺平凡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也努力地朝著目標前進著。”蔡圓寒語氣很是堅定。大三的時候,蔡圓寒主持了省級大創項目“度假型酒店自媒體營銷現狀分析與創新策略——以大禹·開元為例”,這個項目貫穿了她的大三生活,“我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做項目,它培養了我做科研的興趣與能力,也為自己平凡的履歷添了精彩的一筆。”這是蔡圓寒在正式投入到考研學習之前的一種自我鍛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大三實習歸來之后的寒假,蔡圓寒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她的第二階段——研究生入學備考階段。和大部分沐晨光而出、踏月色而歸的同學不一樣,她的戰場不在圖書館。“我覺得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歡在圖書館看一些學術著作,但是不能將其做為高度集中精力學習的場所,對我來說,緊張壓抑的自習室氛圍是不適合我的。”
大部分時間,她都是在寢室一個人學習。早晨醒來,室友已經出發去圖書館,她也開始背英語單詞開啟一天的學習時光。“起床就看書,穿著最舒服的家居服和拖鞋,看累了就休息會兒,推開窗子,看看外面的山,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思緒重新打開了,就好像又充滿了電,繼續投入到學習中去。”當然,蔡圓寒也說,能夠采取這樣方式的前提是足夠自律,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暑假是我整個備考過程中效率最高的階段,單單專業課一門我就看完并梳理了整整十一本書。”其實這種備考方式對今年由于疫情在家備考的考研人來說有一定借鑒意義。
當說到考研成功的最大秘訣的時候,蔡圓寒笑著說“哪有什么秘訣,不過是將學習這件事重復地做了三百天而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時刻記住自己的初心。”千萬般磨難之間,我一噎止餐、你半途而廢、他南轅北轍,甚至是我們功敗垂成,世人皆凡庸,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說來都是源于初心的遺漏與不堅。蔡圓寒復試以一分之差無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短暫的失落之后,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投入到調劑學校及專業中去,最后她成功調到了安徽大學,“也算是好事多磨吧,感謝自己一直沒有放棄!”說到這里,她一臉動容。是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頑強勁頭,不忘初心不是簡單的普通的持之以恒,而是百煉終成鋼的一種堅定,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出自飲冰室主人梁啟超先生的《飲冰室全集》。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有滿腔熱血無法被澆滅,比喻一個人志向遠大,任何磨難都打不敗他。這句話也是蔡圓寒同學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一直以來在無數個夜晚激勵她不斷前行的人生信條。
“哪怕用十年光陰甚至幾十年光陰歷經人世滄桑,心中的熱血也難以平息,我一直渴盼著能成為這樣一個堅韌的人。”蔡圓寒用她爽朗清脆的聲音訴說著她對于這短短八個字的理解與向往。人生在世,冷暖自知,或起或伏,或被歲月磨平棱角,或于困境逆流而上,最難得是永遠保持這樣一顆年輕的熱血沸騰的心,終了說一句‘無悔’便足矣。蔡圓寒對于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追求都化在梁先生的這八個字里,或許有人聽了心無波瀾不痛不癢,而有人聽了心生共鳴熱淚盈眶,這其實也沒有大分別,不過是大家經歷不同,志趣相異罷了。但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需要充滿希望、心懷理想的人。
采訪手記:“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珍惜青春年華,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自己提燈前行,去打破所有的慵懶沉迷與止步不前,去做一個拼搏向上的新青年,去大膽的追尋夢想,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明日之你我,一定如星子墜深海,躍起是驕陽!”這是蔡圓寒同學對于學弟學妹們的殷切寄語,也是她對于接下來研究生生涯的自我期盼。(文/程正 圖/受訪者提供 審/董金山、陳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