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要素支撐,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由此,2023年6月30日,巢湖學院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調研團在指導教師簡紅江教授的帶領下,赴巢湖市雙牛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合肥巽風湖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調研活動。團隊以“聚焦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助力農業現代化產業轉型”為主題,對當地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現狀進行調研,并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發展與產業轉型進程。
積極準備精心謀劃
根據計劃安排,團隊前期及時召開會議,鼓舞士氣,激勵隊員發揚調查研究優良作風,積極與巢湖市黃麓白鷺湖、巢湖市雙牛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職業農民產業基地負責人聯系,確定活動內容,做足資料籌劃準備。團隊依據調研主題,充分論證設計,包括問卷調查、人物訪談、記錄、拍攝活動、圖片與視頻制作等可行調研方案。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優勢,定位任務,明確責任,為開展后期調研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認真調查深入分析
由于城鄉資源分配不均,大部分農民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基本心理健康知識,極少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問卷調查對當地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進行深入普測。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與農村經濟的“創造者”,有必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調查發現,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仍存在較大空間,特別是提升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調查數據顯示,只有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高農民基本素質,才能使農民形成“樂業”興趣,也是巢湖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點和方向。

交流訪談用心體會
農業生產的現代形式,讓調研團隊成員產生了極大興趣。為進一步了解當前農村產業發展形勢,團隊成員與當地農業生產單位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訪談。特別是家庭農場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式,大面積的分工管理,使得農業生產趣味濃濃。交談中得知,農場將積極采用集約生產,利用大棚功能,擴大白菜、辣椒等蔬菜種植面積,走產業轉型之路,滿足市場需求。目前,農場生產經營所有環節,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從播種到收割,全鏈條的現代農業生產圖景,呈現出信息化、機械化與農業產業轉型的有機融合。訪談得知,農業合作社會定期開展關于農業生產發展的政策講解、農場員工的經驗技術交流與農場內部的生產培訓等。同時,當地農技服務站與農業合作社直接對接,并定期指導;與巢湖市農技推廣中心合作,開展種子、農藥、肥料、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實驗。通過訪談,團隊成員深刻領悟到農業現代化產業轉型是當今農業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農村產業轉型事關鄉村振興,充分體現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逐漸得到重視。訪談顯示,國家政策幫扶和農業科技進步構成農民更好地實現現代產業轉型的底氣,有利于促進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健康發展,更好地發展農業事務,繁榮鄉村文化,助力國家農業現代化產業全面轉型。

增強使命蓄力有為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調研團走訪了巢湖市黃麓白鷺湖、巢湖市雙牛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民產業基地,通過問卷、交談全面了解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與農業現代化產業轉型現狀。隊員們開拓了視野,豐富了認知,鍛煉了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增強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隊員們應用心理學專業知識,探討了當地新型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健康現狀,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深切體會到理論融入生產實踐的重要意義。特別是走進鄉村農業產業基地,讓新時代大學生深入“三農”氛圍,直接感受到產業轉型是鄉村振興的眉捷之事。因此,新時代大學生要勇敢地扛起科學普及的旗幟,為鄉村中青年農民職業心理教育發展、農業現代化產業轉型貢獻綿薄之力。(文/簡紅江 圖/黃欽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布/崔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