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是打通理論宣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理論宣講工作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傳播新時期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和教育基層干部群眾的有效途徑。
7月3日至7月7日,由巢湖學院學子組成的環巢湖地區理論普及宣講團,在團隊指導老師云建和向澤雄的帶領下,分別趕赴巢湖市銀屏鎮、無為市嚴橋鎮、巢湖市廟崗鎮等地,持續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以及實地學習、走訪、調研等暑期“三下鄉”活動。活動過程中,團隊深入基層,通過理論宣講形式全方位宣傳普及黨的理論知識,同時走訪當地居民,沿著調研目的地進行走、學、訪、悟,通過實踐考察、典型采訪、調研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農村居民對黨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
一、理論宣講篇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7月3日上午,“三下鄉”團隊來到銀屏鎮三勝村開展面對面、小范圍、互動式理論普及、政策解讀和成就宣講。
活動現場,團隊代表22級市場營銷專業孫雨彤同學以“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題進行宣講。孫雨彤同學首先從近些年來巢湖市銀屏鎮的生態環境變化入手,詳細講解當地政府重視環境保護意識,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隨后,22級商務英語專業楊娜娜同學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為題,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農村基礎設施數十年間的變化、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讓鄉村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等4個方面展開理論宣講,向大家系統深刻地闡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7月6日上午,“三下鄉”團隊來到無為市恍城小學開展宣講。作為一所具有豐厚歷史背景的學校,恍城小學見證了無為市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辛和堅韌。

團隊隊長21級環境設計專業吳謝瑾同學以“蔣家河口伏擊戰——新四軍抗日第一仗”為題,結合實踐考察圖片、視頻、史料記載和人物調研等,生動形象又真實客觀地向小學生們展現蔣家河口伏擊戰的背景、過程、路線及意義。吳謝瑾同學以如何紀念蔣家河口戰斗結束宣講,強調要深入認識黨的精神譜系、傳承黨的紅色基因、賡續黨的紅色血脈。

接著,22級市場營銷專業束穎穎同學做了題為“做新時代堅定有為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宣講。束穎穎同學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采取提問搶答、擊鼓傳聲、趣味性PPT等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方式,重點介紹了理想信念是什么以及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等內容,鼓勵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逐夢起航。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
7月6日下午,“三下鄉”團隊來到無為市嚴橋鎮龍林村進行基層理論宣講活動。據了解,龍林村近年來秉持生態發展、生態脫貧理念,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了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團隊成員22級市場營銷專業孫雨彤以“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面向龍林村全體黨員進行理論宣講。孫雨彤同學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心思想,結合嚴橋鎮和龍林村近幾年為環境保護所做舉措及實際落實情況,向龍林村全體黨員宣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并進一步講解了如何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具體方法。

隨后,22級商務英語專業楊娜娜同學以“為何要促進鄉村振興”為題,從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開始講起,指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底色依舊追求不變
7月7日上午,“三下鄉”團隊來到巢湖市廟崗鎮童壇村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活動。

21級環境設計專業鄒詩宇同學以“新四軍第七師”為主題展開宣講,通過PPT演示的方式向中小學生們細說新四軍第七師抗戰的故事,宣揚新四軍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精神。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無為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中的陳列展品,讓同學們對當時的抗戰環境有了更具象的理解。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出新四軍的鐵軍精神,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學習新四軍崇高的精神。通過此次宣講,讓在場的中小學生們對新四軍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知曉了更多紅色的歷史故事與人物,充分發揮出紅色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

二、紅色研學篇
只問使命無問西東
為更好地深入學習環巢湖紅色文化,深刻了解環巢湖紅色資源,銘記紅色歷史,延續紅色精神。7月3日上午,“三下鄉”團隊全體成員來到新四軍東進抗日第一槍紀念館參觀學習。
室內展館共有7個版塊,通過聲光電、圖片、視頻等方式一一呈現。推開紀念館的大門,新四軍進軍抗日第一槍的浮雕躍然眼前,整面深紅色的墻壁上雕刻著新四軍戰士們英勇戰斗作戰時的場面,展示了革命先輩們正在經歷一場激烈殘酷的戰斗。如果說保家衛國、擊退倭寇是當時革命先輩的使命,那么新時代我們的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當代大學生要積極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抓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機,綻放出青春之光彩。

隨后,團隊來到銀屏鎮三勝村蔣家河口戰斗遺址參觀學習。蔣家河口戰斗遺址位于巢湖市東南郊。館外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寫著“蔣家河戰斗遺址”的紀念碑。展館以銀屏老區的革命歷史為背景,重點講述了“五個一”紅色歷史。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通過觀看紀念館的歷史圖片,認識到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牢記我們現在的安逸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熱血,用生命換來的,應該倍加珍惜,決不能因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遺忘艱苦奮斗的精神,應時刻謹記先輩們的辛勞,牢守革命成果。
7月6日下午,“三下鄉”團隊來到無為市紅廟鎮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共憶崢嶸歲月,賡續紅色基因。

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位處無為縣紅廟鄉海云行政村。紀念館內設有8個展廳和1個專題影像廳,通過多媒體、沙盤、幻影成像、紀錄片等方式再現新四軍第七師從建立、發展到壯大的英雄歲月。隨著展館參觀了解的深入,戰士們縱橫馳騁戰場、浴血奮戰的身影也仿佛出現在團隊每一個成員的面前。在此次參觀活動中,團隊成員從滿載熱忱,慷慨悲壯的英雄事跡中深入了解了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展,并下定決心要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加大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的宣講力度,以紅色基因鞭策和鼓勵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英雄不朽功在千秋
7月7日下午,“三下鄉”團隊來到位于巢湖市烔煬鎮中李村的李克農故居。

烔(煬)中(廟)公路路邊,幾株高大的蒼松翠柏,掩映著一座普通的農民四合小院,這便是李克農故居。將軍的半身銅像迎門而立,那長方形的臉龐上,兩道濃眉高高挑起,顯得格外威武,一雙深邃睿智的眼睛遠視前方,顯得炯炯有神。銅像后面,是一塊漢白玉照壁,照壁正面刻有楊尚昆題寫的《丹心留人間勛業傳后世》文章,背面刻著一萬余字的李克農將軍大事年記。院內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將軍的故居和陳列廳。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他的人生歷程和教育思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在其思想啟示下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創新,為祖國的發展爭取更大的榮耀。
重訪先烈足跡,再現歷史場景,我們宣講團從光輝歷史中發現初心所在,通過它感受使命神圣,汲取力量、砥礪前行。
三、走訪專訪篇
鄉村振興爝火不息
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中國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叭锣l”團隊帶著理論宣講如何助力鄉村振興這一課題深入農村進行走訪,對基層不同人群進行專訪。
在廟崗鎮童壇村,“三下鄉”團隊參觀了童壇村的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及糧油加工站。

糧油加工站是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以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農業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加工和銷售,糧油加工站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通過技術培訓,糧油加工站提升了農民的技術水平和創業能力;通過產業升級,糧油加工站帶來了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糧油加工站將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團隊還采訪到了童壇村駐村幫扶第一書記武成偉。武成偉告訴我們,童壇村在過去幾年里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加強農業現代化,農產品深加工和特色時令蔬果采摘,使得整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農民的錢包更鼓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在銀屏鎮三勝村,我們采訪了三勝村黨委第一書記王林和銀屏鎮副鎮長楊媛佳。王林說到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基層理論宣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農村基層,可以讓農村黨員和群眾更好的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有效地激發農村居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參與感和幸福感。他同時強調理論宣講不光要在會議室進行,更要利用茶余飯后時間,積極走進人民群眾當中,立足人民,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隨后,團隊成員同銀屏鎮副鎮長楊媛佳有了一次深刻的交流。當談及基層理論宣講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時,她指出三勝村就是基于本地區的優勢資源,主要依靠柿子種植、山泉水養魚等特色產業進行發展,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道路修建、供水電力改善等工作,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推動文化教育和志愿服務,三勝村創建了規范化的文明實踐站。這些實踐站整合公共服務資源,為當地百姓提供文化教育、志愿服務等活動,進一步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在嚴橋鎮龍林村進行理論宣講期間,團隊采訪了龍林村駐村第一書記路偉、嚴橋鎮龍林村駐村書記周磊、鄉村振興專干吳滿華。
采訪路偉時,他和我們分享了他對農村理論宣講的一些見解,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新思考。當問及理論宣講對于推動農村發展和改善基層治理是否有作用時,路偉指出在文化治理、人才儲備等方面,理論宣講可以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增加基層干部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帶動村民配合村里開展鄉村治理工作。他強調,要想將農村理論宣講與實際工作更好的結合起來,還是要多走進農家,多與農民群眾聊天話家常。

在與周磊的談話中,宣講團切實了解到鄉村振興工作的不易和基層干部執行鄉村振興工作的決心?!班l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來書寫?!苯鉀Q農村問題,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更離不開青年人。大學生群體作為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可以給農村注入新活力,通過專業知識以及先進的思想理念改善農村落后的局面。

專訪吳滿華時,他告訴我們鄉村振興主要包括5個方面,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近年來,嚴橋鎮重點聚焦科技興農、數字賦農、智慧強農,依托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打造集科技引領、特色種植、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智慧農業園區,推動“特色農產品+市場+文化”的有效融合,實現企業和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給出一幅幅生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團隊在恍城小學宣講期間采訪了無為市恍城小學校長呂敬久,他說到鄉村振興對于農村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農村教育資源也得到了優化和提升,這意味著農村小學將獲得更多的教育投入,改善學?;A設施、教學資源和學生福利條件,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公平性。他還提及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撤并部分農村學校是一種趨勢,使原本分散的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從而提升了教育質量。

宣講團的成員分別在巢湖的市區、鄉村發放紙質調查問卷200份,電子問卷357份,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匯總和整理加工。調查問卷“環巢湖地區農村基層理論宣講的現狀調查”的設計分為兩部分,其一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其二為調查內容,主要涉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基層理論宣講、環巢湖地區紅色文化等方面。
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我們的奮斗必將是艱巨的。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巢湖學院環巢湖地區理論普及宣講團通過理論宣講、紅色研學、走訪專訪等活動形式,找出理論宣講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不斷加以改進,以期達到理論宣講助力鄉村振興的目的。今后,團隊將不斷加強自身理論學習,繼續開展有關基層理論宣講的特色活動,挖掘更多更好的活動方式,真正做實做好“送文化下鄉”。(文/云建、向澤雄 圖/云建 初審/石慶海 終審/楊芳 發布/崔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