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者、踐行者,7月7日,巢湖學院體育學院赴合肥市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團赴合肥市巢湖市銀屏鎮敬老院開展“獻人間真情煥民傳新生”實踐活動。
人間重晚晴,尊老敬老世澤長
綿蒙細雨,青山削翠,入眼的開闊與細雨中夾雜的清風帶走了夏日的暑氣。如今紅色革命老區銀屏鎮發展欣欣向榮,老人們為銀屏鎮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同學們與老人們和院長在交談中了解到,在敬老院中老人們的晚年生活較為枯燥,子女在外務工、孫兒求學很少在一起,因而十分需要大家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愛。據團隊調查了解到,銀屏鎮經常積極開展敬老愛老相關慰問活動,社會多方愛心人士,用自己的方式慰問幫扶老人,如“敬老月”志愿活動、“健康銀屏”衛生院志愿服務活動、“春明”種植合作社送溫暖等敬老活動。

如今的我們承延敬老傳統,通過“三下鄉”活動,同老人溝通交流,為他們帶來歡樂和關愛,用我們力所能及的方式充實他們的晚年生活,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以及后輩們的感恩之情。據了解銀屏鎮中有敬老院2家,床位130張,其中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6人,而銀屏鎮內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46萬人,參保率93.3%。如今團隊成員拜訪的則是其中一家敬老院,團隊成員在敬老院王院長的指引下,走入敬老院,和老人們細細交談下了解到院內現有20多名孤寡老人,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還有幾位老人家已經90多歲高齡,其中最大年齡達93歲,每一位老人都很有精氣神,見到團隊成員們都很開心。

慰問暖人心,以情消暑遞清風
老人們紛紛站在屋外門口迎接隊員們。團隊成員大多來自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大家為老人們帶來各自民族的特色歌舞、民俗故事。節目表演結束,紛紛為老人們發放夏日驅蚊解暑慰問品,并同老人們親切交談,耐心教老人們如何使用這些慰問品。現場歡聲笑語不斷,每位老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團隊成員的到來為敬老院注入了活力。
在教老人們如何使用驅蚊用品時,一個老爺爺一邊端詳著用品一邊驚呼:“孩子們真是又貼心又細心!”這位爺爺今年93歲了,和敬老院里另一個爺爺一樣,都是敬老院歲數最大的長者。大家在歡笑中耐心地為老人們介紹著,希望可以為老人帶來幫助,讓他們度過這個酷暑。
一位個子雖小但精神頗佳的74歲的奶奶熱情地注視著團隊的成員,眼泛星光,拉著團隊中的一個女生,臉上漾著笑容。她告訴團隊成員,她的孫子是在馬鞍山附近就業的青年,正值青壯年,在工作和學業上格外出眾,與此同時,在興趣愛好方面也格外投入,在舞蹈比賽中帶領團隊獲得了好成績。奶奶在講述中格外自豪,講著孫子與團隊成員年歲相近,又帶著對孫兒的想念,反復詢問團隊成員,拉著團隊成員的手不舍地握著,像是可以將對孫兒的思念傾注其中。

民體壯體魄,八段錦練益養生
八段錦具有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功效與作用,可以疏通經絡、調理三焦、健脾和胃以及行氣活血,是一套結合形體活動與呼吸的健身方法,對身體有益。文化宣傳團隊成員在團隊指導教師陳永軍的帶領下,指導敬老院老人進行簡單的八段錦招式。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仍然適用。陳老師詳細解說了八段錦對身體的好處,引得院內老人一陣驚呼:“那太好了,要趕快學,強身健體。”老師進行了簡單動作的教學,旁側身后的老人努力地看著、學著,力圖模仿得七八分相似,以求在將這一項養生保健的招式學會。與此同時,團隊成員積極幫助老人們糾正動作,提出改進的建議與方法,發揮體育強身的優勢。老人們學得格外認真,老師同樣大聲地引導教學,團隊成員積極幫扶老人,場面十分火熱,而老人們的笑容始終洋溢在臉上。

活動最后老人們對團隊成員們依依不舍,紛紛出來相送,有的老人拄著拐杖向大門走去,有的老人緊握著同學們的手不肯放下,王院長向團隊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感謝著團隊成員們為孤寡老人們枯燥的生活注入了歡樂。臨別時,老人們紛紛目送團隊成員們至車中。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和觀察,深入了解民族團結進步呈現的新氣象,充分感知鄉村鎮里的新變化。成員們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者、示范者和踐行者,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用自己的方式將文化傳承傳遞。(文/馬南一雪 圖/梁世豪 初審/朱春花 終審/宋明友 發布/崔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