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概念,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為深入探尋美麗中國建設,巢湖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新青年文明實踐小隊赴蕪湖市開展美麗中國社會實踐活動。
探尋生態社會建設,品味綠色城市生活
7月1日上午10:00,巢湖學院赴蕪湖新青年美麗中國實踐團來到蕪湖市規劃館進行調研。本次調研主要以了解蕪湖市當地關于建黨精神的人文故事和蕪湖市近代城市發展歷程為目的。調研開始,實踐團成員首先參觀了位于規劃館一樓的“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展陳內容圍繞“偉大建黨精神”開展,通過“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黨和人民的百年奮斗歷程”“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這五個部分來向實踐團成員們詮釋“偉大建黨精神”這一主題。

然后,實踐團成員們來到二樓蕪湖市規劃展廳,二樓展廳主要介紹蕪湖市千百年來的歷史變革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建設成就,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總體規劃、專業專項規劃、重點片區規劃等展區和4D影院、體驗區等。

隨后,成員們還參觀了綠地系統規劃重點區,其中蕪湖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主要思想:長江作軸、龍湖為心、水網呈翼、山林筑屏給成員們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帶來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為實地了解蕪湖市生態環境的發展情況,7月1號下午2:00,巢湖學院新青年文明實踐團于蕪湖市鏡湖區開展問卷調查以及采訪活動。

隊員們有禮貌地向市民表明身份和解釋來意,征得市民群眾的同意后,進行問卷調查,同時詳細記錄市民的回答。隨后陶雨濛帶領隊員們向蕪湖市市民進行實時采訪,了解市民對蕪湖市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如何評價,當下蕪湖市環境規劃情況以及蕪湖市在生態建設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等。至此,本次采訪調查到此結束。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成員對蕪湖市當地的建黨精神和紅色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蕪湖市對于城市發展的規劃以及綠色城市建設的思想給成員們帶來了巨大的啟發,對后續工作開展順利奠定了基礎。
踐行垃圾分類,保護生態環境
為掌握小朋友對于垃圾分類問題的了解情況以及增強相關知識。7月2號下午2:00,巢湖學院新青年文明實踐團于蕪湖市鏡湖區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我知道活動。

活動伊始,隊長陶雨濛向各位隊員分發了不同垃圾的卡片和寫有四個垃圾種類的桶,并分配任務。接著,隊員們有禮貌地向社區居民表明身份和解釋來意,征得社區居民的同意后,與小朋友進行游戲。首先,將寫有不同垃圾的小卡片發給小朋友讓小朋友們依次投入桶中,投入后隊員會再告知小朋友投的是否正確,若不正確會告知正確答案。之后,送給小朋友動物氣球以表示參與活動的鼓勵與獎勵。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使小朋友們更加能夠清楚的了解各類垃圾以及垃圾分類,幫助小朋友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
志愿暖人情,綠水河畔清
為實地了解蕪湖市生態環境的發展情況,7月2號上午8:00,巢湖學院新青年文明實踐團于蕪湖市鏡湖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伊始,隊長陶雨濛向各位隊員分配任務,強調一些任務細節。接著,陶雨濛帶領隊員們向環衛工人及外賣員說出自己的感謝并向他們送水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敬意,叔叔阿姨們也開始拉著隊員們聊天,告訴我們他們的喜悅、向我們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

隨后隊員們開始深入小區,清理小區中出現的小廣告,過程中一些小區居民也開始向我們借用工具,加入清理隊伍。最后,隊員們來到垃圾站進行參觀學習,進一步了解垃圾分類回收的流程,并合影留念。至此,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隊員們對于志愿活動有些新的認知和感悟,深入了解生態環境保護和文明城市建設的相輔相成。
為實地踐行維護蕪湖市的生態環境,7月3號上午9:00,巢湖學院新青年文明實踐團于蕪湖市玉溪河流域開展環河清撿,美化環境實踐行動。

活動伊始,隊長陶雨濛向各位隊員分發垃圾袋,并分配任務。活動中,互相配合、互相協助,沿著河道對塑料袋、礦泉水瓶、煙頭、果皮等垃圾進行分類撿拾與清理。同時,我們志愿服務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主動向過往人員宣傳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導綠色環保新風尚,呼吁大家一起守護河道清潔。

通過此次活動,志愿者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響水河沿岸“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為廣大群眾樹立了愛護河道、保護環境的榜樣,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持。廣大群眾也增強了環保意識,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共同維護河道衛生,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本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旨,在探尋生態城市建設的友好措施的同時也了解到綠色生態的發展對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多種多樣的生活質量方面的改進。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將大學生融入到社會生態建設當中去,在學習蕪湖市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知識中,將所學習的治理方法融入到社會實踐之中。(文/姜山 圖/曹琰 初審/王巍 終審/陳和龍 發布/崔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