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巢湖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夏鄉稻麥小隊成員們前往安徽省巢湖市槐林鎮水稻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及拍攝宣傳活動,實地考察,了解槐林鎮的生態環境、水稻發展情況和當地居民對水稻的種植情況,旨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與農民生產經營交流互動平臺。
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依山傍水的巢湖人民在此發展出一系列的產業,巢湖市槐林鎮是巢湖學院化材學院“一院一鎮一品”對點鄉鎮。
創建示范高產,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團成員前往槐林鎮的水稻田和農戶家中進行深入調研和交流,槐林鎮團委副書記劉丹、團委副書記陳貴琳介紹了當地種植水稻品種,并講解當前槐林鎮糧食生產形勢。近年來,巢湖市槐林鎮不斷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槐林鎮瀕臨巢湖,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巢湖市綠色水稻種植示范區,實施規模化經營轉變種植方式并且推廣應用有機肥、生物農藥,實現綠色防控和高效施肥技術,不斷優化種植模式。目前“槐祥”大米已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為人民提供安全、營養、綠色、鮮活的大米。

圖為成員向當地農民了解種植詳情
隨后,成員們采訪了巢湖春友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俞志強。在與巢湖春友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俞志強的交談中,服務團成員了解到,槐林鎮地處巢湖市西南部,是巢湖盆地中心地帶,氣候溫和、水土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等作物。但是,隨著近年來工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當地的農業發展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如水資源緊張,土壤污染等問題。隨后,服務團成員與當地居民積極探討解決方案和發展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如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推進土壤修復工程,引進科技和先進設備等。最后,服務團成員還向當地居民宣傳環保意識,幫助他們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并號召大家共同參與和推動農村經濟和生態事業的發展。

圖為成員對項目負責人做采訪調研
結合科學文化知識,構建人水和諧社會
此外,夏鄉稻麥小隊赴巢湖槐林鎮開展水質檢測活動,考察當地的水質環境,政府人員帶領團隊成員前往濕地,成員們在槐林鎮靠近田地的多地水域的不同位置進行取水取樣,拍照記錄所取水樣的位置然后貼標簽分類。本次所取水樣將由夏鄉稻麥小隊的人員帶回學校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嚴格檢測,調研槐林鎮藍藻季節性爆發問題。在取樣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也與政府相關負責人及當地農民進行交流,了解附近水域的現狀以及附近湖水的質量對水稻等農作物的影響,在交流融匯后,成員對于水稻的生長環境著一定了解,做到在確保谷物質量、品質的同時也要保護消費人群。做到維護社會和個人的利益。

圖為隊員進行水樣采取
合理有效配置生產要素,加快構建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集聚區
為了解槐林鎮水稻業生長現狀,助力槐林鎮打造稻米+生態產業園,夏鄉稻麥小隊于前往環湖南岸現代農業產業園“皖中有米”水稻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活動。與政府工作人員對接后,成員們前往水稻種植基地采訪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成員們了解到槐林鎮特有的“紫云英+水稻”種植模式。紫云英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紫云英畝產鮮草可達2000公斤,壓青回田漚肥后,能減少20%化肥用量,并可改善土質板結、酸化嚴重等問題。連續種植三年,土壤肥力和適耕性將顯著提升。自2021年以來,環湖南岸現代農業產業園“皖中有米”水稻種植基地積極推廣“一季水稻+一季紫云英”的種植模式。接著,工作人員向成員們展示無人機噴灑農藥技術,通過實踐操作,成員們了解到,無人機技術采用的噴霧噴灑方式至少可以節約50%的農藥使用量和90%的用水以及90%的時間。通過無人機技術,僅需五分鐘就可完成十畝農田的農藥噴灑工作。

圖為成員觀摩無人機灌溉
在槐林鎮的實地考察學習,不僅讓成員們深入了解巢湖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現狀,也增強了他們的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此后會積極參與當地社會建設和公益事業,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服務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服務人民,了解社會,深入到基層中去,深入到群眾中去,從而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增進同群眾的感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圖/呂淑碩 初審/王巍 終審/陳和龍 發布/崔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