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11月13日下午,巢湖學院在校大禮堂隆重召開2019年秋學期學風建設月動員大會暨優秀學生表彰大會。校黨政領導出席大會。學校學風建設領導組成員,各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全體專兼職輔導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等1000余人參加了大會。大會由校黨委副書記阮愛民主持。

學工部部長周祥總結2019年春學期學風建設月活動開展情況,匯報了2019年秋學期學風建設月整體思路。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徐柳凡宣讀了學校2018-2019學年校長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表彰文件,對獲獎學生表示熱烈的祝賀。
會上,校黨政領導分別為2019年校長獎學金和一等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頒發榮譽證書,并合影留念。

2019年校長獎學金獲得者電子工程學院李波同學代表全體同學發言。他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歷,介紹了自己找到明確人生方向的歷程。李波坦言,優秀成績的獲得離不開領導、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幫助,他呼吁同學們要耐得住寂寞,平衡好各類競賽和學習的關系,切勿盲目隨大流,做最真實的自己。
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陶有田教授代表全體教師發言。他倡議全校教師要積極踐行“博學善教”的教風,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當好學生的引路人,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希望同學們能繼續秉承“樂學尚能”的學風,規劃明確,態度端正,方法恰當,在學習中發現樂趣,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校長祝家貴作動員講話。他認為,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治校治學的根本,優良的學風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學校隆重召開學風建設月動員大會暨優秀學生表彰大會就是要全校動員,凝聚共識,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效應,從教與學的兩端同時發力,進一步推進學風建設,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形成“黨風正、校風清、教風嚴、學風好”的良好生態。
祝家貴強調,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一要打造四個陣地,營造好氛圍。要將學風建設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課堂、實驗室、宿舍、第二課堂四個陣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二要建設四支隊伍,提高凝聚力。要積極發揮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和學生干部這四支隊伍的力量;三要培育四個品牌,務求真實效。發揮“學科競賽”“榜樣示范”“養成教育”“勇攀高峰”四個品牌活動在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
校黨委書記朱燦平在講話中指出,一所大學既有共性的大學精神,又有個性的大學精神。一所大學的精神就標示著這所學校獨特的價值使命,它不僅體現在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等建筑群落中,更體現在以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言行舉止、創新能力、智慧與勇氣等為主要內容的校風、學風上。“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朱燦平強調,一要明晰校訓精神,構建價值認同。校訓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理念、一種無形的管理制度、一種內在的管理文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鑄魂育人工作的重要支點。“德學并舉知行合一”的校訓是學校辦學定位、管理精神的濃縮,全體師生員工不可不知,也不可不思,更不可不行,讓校訓深入骨髓;二要樹立遠大理想,致力于每日養成。廣大同學既是學風建設的載體又是主體,是學風建設的最直接受益者。同學們要有遠大的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標,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自覺弘揚“樂學尚能”優良學風,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尊師愛校,互幫互學,誠信明禮,努力做優良學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爭做優良學風的表率和楷模;三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質量效能。學風建設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教學改革是促進學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持久動力,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是改善學風建設的根本。教師要真正做到“博學善教,為人師表”,爭做立德樹人的典范,學生要努力達到“樂學尚能,允恭先讓”,爭做“比、學、趕、幫、超”的典型;四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擔當。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全校各級領導干部要帶好頭,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相互協調,積極配合,高度重視學風建設,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營造良好學風建設氛圍。
阮愛民在總結會議時指出,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形成常態化機制,是全員參與、全過程貫通和全方位協作育人的共同結果。他就進一步做好我校學風建設工作,提出四點要求:一要認識到位,切實增強學風建設的使命感和自覺性;二要組織到位,建立健全學風建設的體制機制;三要措施到位,形成學風建設強大合力;四要落實到位,確保學風建設取得實效。阮愛民指出,各部門、各學院要深入領會此次會議精神,落實主體責任,按照會議要求認真開展工作,不斷形成“正學風,人人有責;學風正,人人受益”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動我校學風建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巢湖學院學風建設邁入新征程,巢院人將始終秉承“德學并舉知行合一”校訓精神,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健全工作機制,夯實學風基礎,豐富學風內涵,打造學風品牌,為學校又快又好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文/王林 圖/江東昌、金仁杰等 審/周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