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對于急需要用錢的人而言,向銀行申請貸款步驟繁瑣,還需要等待審核,相比而言,網絡貸款方便快捷,更為吸引人.

近期發生在咱們身邊的這些詐騙案例,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再上當受騙了!
案例1
6月1日下午,張某在某店內接到一個自稱是某貸款平臺的客服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張某在公司有68000元的貸款額度并可以貸款,利息也比較低。急需用錢的張某,在電話中與對方進行溝通后,便信以為真,他就按對方要求進行操作,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轉給對方5440元。之后,張某就無法聯系上該客服人員,貸款也沒有下來,他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損失5440元。

案例2
6月5日中午,林某在某小區內接到一個自稱是某借條公司的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稱林某在他們公司申請的貸款審核通過了,讓他加客服QQ進行辦理。林某之前確實有在該公司申請貸款,得到此消息的林某便信以為真,就按照對方說的進行了操作。
沒多久后,對方客服又稱發放貸款前林某要先交納保險費、解凍費,林某也沒多想就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轉給對方12450元。可后來林某左等右等也不見自己貸的款到賬,之后也無法聯系上該客服,林某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損失12450元。

案例3
6月14日中午,李某在某餐飲店內收到一條貸款的短信。此時的李某正好缺錢用,便抱著試試的想法,點了短信中的鏈接,并在該鏈接網上填寫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和貸款金額。
沒多久后,對方就打來電話稱李某在鏈接網站上所填寫的銀行流水不足無法貸款。隨后,李某就與對方進行電話溝通,為了能把款貸下來,李某就按照對方說的進行操作,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轉給了對方3300元。之后李某便無法聯系上對方,他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損失3300元。

警方提示:
1、申請貸款時,需到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降低貸款的風險。正規的貸款機構都具有營業執照,在進行信用貸款時需要相關的身份證明和資產證明手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打電話到當地的工商局,看這家公司是否注冊過。
2、銀行、正規的貸款公司不會要求借款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證金”、“手續費”、“保險費”、“服務費”等各種費用。因此要去了解金融貸款知識,提高對貸款詐騙的防范意識,謹防落入詐騙陷阱。
3、強化自我的保護意識,維護自身權益。要提高警惕,謹慎使用個人的信息,不隨意泄露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到貸款平臺。

